中医外科临床诊疗指南——肠,结 1 中医外科临床诊疗指南 —— 肠 结 1 范围 本指南提出了肠结的诊断、辨证、治疗、预防和调护建议。 本指南适用于无血运障碍的单纯粘连性肠梗阻成年患者。 本指南适合中医外科、中西医结合外科临床医师。西医胃肠外科从业医师和其他学科中医师也可参照本指南的相关内容。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合本指南。 肠结(Intestinal Obstruction) 肠结是指各种原因导致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或通过发生障碍而产生的疾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肠梗阻”范畴。 本病中以粘连性的原因最为多见【1】 。多发生于以往有过腹部手术、损伤或炎症史的病人 【2】 。临床上以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停止排气排便为主要表现,它变化快,需要早期做出诊断、处理。诊治的延误可使病情进展加重,甚至出现肠坏死、穿孔、腹膜炎等严重的情况【3】 。若处理不当可反复发作甚至需要多次手术治疗,影响患者生活质量【4】。 肠结之病名,首见于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肠结最为紧要之证,恒于人性命有关。或因常常呕吐,或因多食生冷及硬物,或因怒后饱食,皆可致肠结,其结多在十二指肠及小肠间,有结于幽门者。其证有腹疼者,有呕吐者,尤为难治……”,此外中医文献中关于“关格”“腹痛”“呕吐”“肠胀”“噎膈”等的描述与本病有部分相似之处。 3 临床诊断 西医诊断 参照:《临床诊疗指南-急诊医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第 4 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24 年);《外科学》(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第 8 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24 年)。 (1)病史:腹腔手术、损伤或炎症史。 (2)症状:不同程度和性质的腹痛,呕吐,腹胀,排气排便减少或停止。 (3)体征:不同程度腹部膨隆,或见肠型及肠蠕动,腹壁多软,可伴有轻压痛,腹部叩诊多呈鼓音,听诊可有肠鸣音亢进、气过水声或高调金属音。 (4)辅助检查:X 线摄片、CT 可见肠腔积气或有气液平面。 (5)诊断过程中需要注意辨别的几个问题: ①是机械性还是麻痹性; ②是否存在绞窄; ③高位还是低位梗阻; ④是完全性还是不完全性。 中医诊断 中医病机 肠结的病机演变分成三个阶段:痞结-瘀结-疽结。病变之初为肠腑气机不利,滞塞不通,痰饮水停, 2 为痞结;病变进展,肠腑瘀血阻滞,痛有定处,为瘀结;甚至瘀积成块,迫血妄行而致吐血、便血,为疽结。进一步进展则热毒炽盛,肠坏肉腐,出现亡阴亡阳之厥证。本指南所针对的是痞结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