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校长读书笔记:创业艰难曲折多------读《贵州实验中学十年复兴样本》想到的最新一期《校长》杂志用 35 页的篇幅刊登了《贵州实验中学十年复兴样本》的长篇调查文章,我用了三天时间详细读完一遍,掩卷长思,校长刘隆华的创业人生确实令人唏嘘,透过近 8 万字的的描述,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贵州实验中学的艰难成功的历史,更看到了教育创业者的必经之路是勤奋与不为艰难的创新精神。 今日的学校教育应当说是在夹缝中艰难的生存,素养教育的目标与应试教育的模式让所有从事教育工作的人不得不在无奈中戴着镣铐跳舞。舆论说素养教育与应试教育不矛盾,这个说法没有错,可是,当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落实的时候,我们不能不看到,这是两个不同的教育体系,说不矛盾不过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安慰而已,简单的说,素养教育的目的是进展人,或者说是以人为本,应试教育的目标是分数,或者说以分数为唯一标准,可以说是以分为本。“本”不同,“末”自然不同。当下社会对教育评价的基本标准是升学率,而不是学生的“人”的进展,评价标准不变,学校教育行为就很难有实质上的改进。 作为学校工作的领路人----校长,是学校教育事业的核心,“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可见,校长在学校进展中的重要作用。但是,我们在看到学校校长都疲于奔命的同时,却有一个问题很值得我们警惕,那就是校长的领导力在教学管理中逐渐弱化,而是社交方面日益增强,甚至在一所学校里很少看到学校校长,更有甚者有人提出了“天天蹲在学校里的校长不是好校长”的口号。 通过读书,我们了解了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个每天都在学校里,甚至是常常和学生们在一起的校长,通过今日的杂志、媒体了解到像李希贵等名校长也是在校园里和老师、学生生活在一起的校长,通过《贵州实验中学十年复兴样本》,我们了解到了刘隆华也是和老师们一起谋划学校事业进展的校长……这些校长的共同点就是深化学校,盯住学校,深化教学,盯住教学,有思想,有作为,心无旁骛的扑在学校工作上。这样关注教学,关注老师,关注学生的校长是不是应当成为当下学校领导者的楷模呢也许是社会背景的不同,也许是经济环境的不同,今日的校长往往要把很多的精力放在“钱”的管理和“人”的管理上,要把很多时间消耗在稳定和谐上,有时甚至不得不牺牲教学而去应付一些毫无教育教学意义的工作。 只有校长把精力更多的用在思考教学工作的时候,这个学校才有可能有新的进展动力,才有可能有新的教育局面。 这样想来,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