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完整版)燕歌行导学案

(完整版)燕歌行导学案_第1页
1/8
(完整版)燕歌行导学案_第2页
2/8
(完整版)燕歌行导学案_第3页
3/8
教学设高二语文导学案编号:教学课题课型主备教师把关教师课时使用时间《燕歌行》新授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盛唐边塞诗派。2、学习“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和“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两组对比,体会诗人的沉痛之情。3、阅读诗中写景的诗句,学习借景烘托的手法。学习重点、难点体会诗人的沉痛之情。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一)作者简介:高适(约 700-765)字,一字,世称,与并称,盛唐诗代表作家。其边塞诗感情激昂,意境雄浑,气势奔放;长于七古。《燕歌行》不仅是高适的“第一大篇”(近人赵熙评语),而且是整个唐代边塞诗中的杰作。(二)1、阅读注解①中的诗前“序”:“开元二十六年(738),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张守珪)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適;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2、补充介绍:如“序”所云,此诗是有感而发的。其所“感”之事,贝 y 与谁有关?(张公)“张公”何许人?(张守珪)当时,张守珪担任着辅国大将军兼御史大夫的要职,主持北边对契丹军事;史载他曾隐匿所部将领的败状,而向朝廷妄奏有克捷之功。另外,高適在创作此诗之前不久,曾经怀着豪情壮志,到蓟北一带漫游,寻求报效国家的机会。当时,那里正是唐朝与契丹对峙的前沿地区,形势紧张,是用人之地。由于当地军政官僚们堵塞贤路,高適的愿望无法实现,但他对边塞地区的现实状况是了解的更加具体、更加透彻了。这种切身的体验,也为《燕歌行》的写作提供了坚实的生活和思想基础。二、整体感知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事?哪些人?哪些景?人:事:景:三、具体赏析思考讨论:这是一场什么样的战争?(1)一场完整的战争:、、、(战争全过程)(2)一场环境恶劣的战争边塞环境:特点:(3)一场催人泪下(英勇、感人、沉痛)战争士兵:征夫思妇:补:陇西行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分析:这诗的跌宕处全在三、四两句。“可怜”句紧承前句,本题中之义:“犹是”句荡开一笔,另辟新境。“无定河边骨”和“春闺梦里人”,一边是现实,一边是梦境;一边是悲哀凄凉的枯骨,一边是年轻英俊的战士,虚实相对,荣枯迥异,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一个“可怜”,一个“犹是”,包含着多么深沉的感慨,凝聚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4)一场失败(腐朽)的战争将领:(5)一场正义的战争小结:边塞诗的思想主题:多重主题:四、总结诗歌艺术特色思考讨论:诗歌主要运用哪些表现手法来表达这些复...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完整版)燕歌行导学案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