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墙面砖空鼓脱落问题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摘要】空鼓脱落是外墙面砖主要的质量问题。本文分析了外墙面砖空鼓脱落得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关键词:外墙面砖 空鼓 集体结合层近些年来,随着建筑外墙粘贴面砖的普遍采纳,建筑外墙面砖空鼓脱落现象也常常发生。不仅没有起到装饰、保护墙面作用,反而使原来设计优美的建筑外观面目全非影响市容环境,更有甚者还会留下高空脱落伤人的隐患。一、面砖空鼓脱落的原因及防治措施1、面砖的材料不合格,应该采纳釉面瓷底、规格一致、无翘曲、无脱釉露底、边缘整齐、棱角完好的面砖,控制器吸水率和抗冻性。《装饰装修施工法律规范》规定外墙面砖的吸水率不大于 10%,抗冻性实验,在常温税种及-20±3℃冷冻槽内浸泡且冷冻连续十个冻融循环合格后方可使用。2、基层不合格造成的空鼓。由于砖墙、混凝土表面有浮灰或隔离剂,或表面过分光滑,十强体育基层砂浆粘结不牢,镶贴在基层上的面砖即使砂浆满、镶贴牢固,但基层脱落,面层也随之脱落。因此,抹灰时,要处理好混凝土和砖墙基层,清理、凿毛,基层抹灰时不能一次成活时应分层抹,避开太厚引起干缩,造成裂缝和脱落。3、水泥、砂及水等含盐分,眼随着水分在基层表面离析成结晶的粉末,形成隔离层,破坏面砖与砂浆之间的粘结力造成面砖空鼓。因此,应在基层摸完二、三天后观察表面有无泛白现象,必要时用水清除。砂浆搅拌时也必须根据法律规范的要求,使用洁净水,严禁使用污水,并且要使用合格的水泥品种和细骨料。4、基层干湿不一样,也可使瓷砖脱落。基层太干,其表面吸水速度极快,基层快速吸收镶贴面砖砂浆中的水分,使砂浆强度大大降低造成砂浆与基层脱壳;基层太湿贴面的砂浆上墙后,往往会下附,不仅施工困难,而且砂浆下附使面砖上部不饱满,冬季积水结冰膨胀,造成面砖脱落。基层上的浮水,还会使镶贴面的砂浆变稀,粘结强度降低,干缩增大,造成砖脱落。基层干湿不一样,砂浆粘结强度和干缩也会不同,产生干缩裂痕和脱壳,所以施工中基层要浇水养护 2~3 天,面砖提前浸泡后,再镶贴面砖。5、面砖砂浆饱满度不够,造成空鼓脱落,为保证质量可做以下检查:面砖粘贴 24 小时后,逐块全数检查是否空鼓,以一个窗间剁或 4 平方米为单位检查,用检验小锤轻轻在砖表面滑动,听其是否有空鼓声,如没有或其中的 1-2 块每块空鼓不大于 25 平方毫米则为合格,如大于其数值,则为不合格,并返工重贴。6、粘贴面砖的砂浆,稠度不一,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