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资源缺乏村的调查与发展思考担任农村指导员已有半年多时间,在这期间本人通过走访、调查及参与村两委工作,对农村工作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对农村经济的发展问题进行了思考。应我所驻村——乡村而言,是个典型的经济欠发达村,村级集体经济基础薄弱,各类资源缺乏。怎样才能突破这些瓶颈,达到村级集体经济增收和村民致富的双赢。现提出几点想法和建议。一、村的基本情况村位于于镇东南部,邻近市水停畲族秀,辖、依塘下、童家、西叶山边四个自然村、243户、798口人,人均耕地1.47亩,属经济欠发达村,年村级集体收入1.35万元,村民以淡水养殖及柑桔种植为主业。近年来,该村不断加强村级组织建设,以村级组织换届为契机,配强村“两委”班子,目前村干部凝聚力强、发展思路一致;以村务公开为重点,积极推进村级民主政治建设,服务村民的氛围较浓;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村级办公场所、通村公路等已建成使用。但同时,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村集体经济和村民增收难度依然很大。长此下去,村干部的积极性将难以调动,进而将会影响全村的发展和稳定。二、制约村级各项事业发展的原因剖析(一)农村和农业结构矛盾依然突出,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表现在。—是落后的思想观念是农户走入市场,致富的障碍,部分农民延续过去计划体制下的习惯,思想不解放、保守,在需求资金项目上希望政府给予扶助,“等、靠、要”思想严重;二是种植结构单—,优质产品的比重依然很低,高效经济作物面积小,科技扶持的力度不够,农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强;三是主导产业优势没有发挥,辐射带动能力不强,这导致农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幅较慢。(二)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单—、数量小。据调查,在该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中,以“发包及上交收入”为主,其中提留收入占绝对数量,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单一,村集体经营收入少,第1页共4页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缺乏后劲和活力。(三)信息不灵、投入不足。在生产中存在信息不畅,无法把握市场方向,生产出来的农产品缺乏消化渠道。加上村民投入能力有限,不敢贸然投入,造成调整步伐十分缓慢。(四)产业特色、区域特色不突出。农田生产的农作物产品雷同,暨缺乏龙头拉动,又无外销订单,特色不突出。(五)农业社会化服务跟不上。从产前看,信息等服务明显滞后,村民“跟风”生产现象严重;从产中看,耕地、灌溉、施肥、喷药、管理、采收等机械化、专业化服务有待于加速发展。从产后看,流通、加工环节服务都相当滞后。(六)村民素质还有待提高。目前,村里大部分青壮年劳力都在外务工,留村村民大多科技文化素质偏低,接受、运用新技术、新方法和分析研究市场变化趋势能力较差;同时农民的自身组织化能力差,农业产业的经纪人少,中介服务弱,在大市场中的竞争力不强。(七)社会事业投入不足。表现在。村民科技知识和精神文化生活比较缺乏,村民活动场所、党员远程教育建设等受限于经济条件没有跟上。(八)村级组织建设需要加强。在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新阶段,促进农业生产率提高和农村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已经不只是劳动力、土地数量或存量的增加,而是劳动者知识、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劳动者素质越高,推动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就越强,相应地对村干部的管理水平要求也就越高。目前,该村党员队伍年龄老化、后继乏人现象严重。村干部在产业结构调整、增加集体收入等问题上,方法措施不多。三、对策与思考(一)要找准路子。摸清村情和群众意愿,找准发展路子,制定好村级经济发展的中远期计划,并按步进行落实。1、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以增加农业产业化进程。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进一步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土地经营效益。—是立足本村实际,发挥特色,以市场需求为向导,把优势农产品做大作强,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种植结构进—步优化。第2页共4页大力在全村推广无籽柑桔的种植,并对农户实行统广提供技术指导、统—品牌包装、统一收购“三统—”。二是推广规模化养殖。畜牧业是实现粮食转化增值、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要大力发展规模经营,帮助有意向的农户与“温氏”等企业联系,推广“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