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病毒教学设计福建省诏安一中沈益明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五章的内容。教材在介绍动物、细菌、真菌后,本章介绍病毒。在学生学习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后,再学习病毒这类特殊生命形式,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生物界的几大类群。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病毒的种类、结构、生活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学生在七年级学习了“除病毒外,生物由细胞构成”、“生物的结构层次”、第五单元第四章“细菌和真菌”的内容,这是学习“病毒”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没有细胞的病毒也是生物。二、学情分析:信息的时代,学生通过媒体等渠道初步认识艾滋病、禽流感、非典等疾病,对病毒有一定的了解,但是病毒是怎样感染人体的,它在人体内是作用繁殖的,它有哪些特征等,学生是知之甚少的。学生对“辩证的看待病毒与人类的关系”的了解不全面,有待进一步提高认识。八年级的学生喜欢推理,但逻辑性不强;热情高,但耐性不足。需要教师耐心的引导。诏安一中的学生的素质相对较高,有一定的自学能力,部分的内容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人“小资料”、“科学技术社会”。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课后“再学习”较自觉。学生有一定的相关知识,但是不全面。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说出病毒的种类。()说出病毒的结构和生活。()列举病毒与人类的关系。、能力目标:培养主动学习、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情感目标:()关注病毒与其他生物的关系,特别是与人类的关系。()认同病毒可以为人类利用,树立辩证的观点。()关爱艾滋病人,共享生命。四、教学重点:、病毒的结构与生活。、病毒与人类的关系。五、教学难点:病毒的结构与繁殖。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示课件:年月曰世界艾滋病日,温家宝来到昭觉县四开乡中心校红丝带栋梁班,看望父母因患艾滋病去世的个孤儿。观看、体会。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体现党和政府对艾滋病及家属的关怀,德育教育;培养正确对待艾滋病人的态度。提问:你知道艾滋病的“元凶”吗?示课件:细菌对病毒的指责。讨论、回答。激发兴趣,初步区分细菌与病毒。观察、意体会细菌的“话”的病毒的发现。示课件:伊万诺夫斯基研究烟早花叶病毒的实验。观察、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的现象。总结学生的讨论,介绍病毒的发现过程。进一步介绍其他科学家的发现、电子显微镜下的讨论实验的现象。体会生物学史的发展。生物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