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教育背景下的德育教育实效性讨论贾丽君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24)11-070-01摘 要 在大思政教育背景下,德育教育的实施被逐渐提上日程。本文阐述了当前德育教育时效性的现状,提出了奉行德育为先、调整德育机制、改善德育环境和结合德育实践这四个强化德育教育实效性的策略,希望可以解决德育教育时效性进展中存在的不足,从而为有关人员起到参考作用。关键词 社会教育 大思政 德育实践现代社会中,教育部门不止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也更加关注。2024 年 9 月 10 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加强高水平人才培育体系建设,把立德树人的思想融入到思想道德教育、文化思想教育、实践工作教育当中去。为了落实党的方针,有关部门应当对德育教育时效性的不足进行整改。一、德育教育实效性现状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其思维方式愈加成熟,对社会的认识也渐渐有了自己的看法。根据我国大学生德育调查显示,72.01%的学生认为,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个人应当拥有奉献精神,21.8%表示奉献和索取同样重要,只有不到 10%的学生认为索取比奉献更重要。此外,68.11%的学生认为,在人生目标方面,投身于社会中非常重要,19.11%的学生认为,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更加重要。这些数据都表明,我国学生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地步,然而,在这些学生中仍然存在着一部分问题儿童,归其原因,是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德育教育出现的问题主要分为了三种:第一,德育模式和学生的目标不统一;第二,德育效果与社会环境存在着差异;第三,德育要求与贯彻落实不统一。在这三种问题出现的情况下,少数部分的学生会对德育教育产生怀疑态度,影响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与落实。二、强化德育教育实效性的策略(一)奉行德育为先想要落实德育教育,学校的领导和老师就必须要加强对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视。有关人员要奉行德育为先的原则,所谓德育为先,就是要把学生的德育工作放在第一位。在现代的学校教育中,老师家长对学生的成绩要求往往要高于对学生其他方面的要求,甚至在少数学校中,除了思想政治课以外就很少有关于德育教育的课程。在这样的情况下,德育教育的工作无法得到开展。因此,有关人员应当对德育工作进行落实,在德育教育工作方面要加大投资。学校要明确教育的基本内容,教育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只有最符合当前社会环境的德育教育才能让学生更好的接受,老师要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