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操教学现状分析及建议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商量方法。〔1〕访谈法。走访几所学校的体育老师,了解各个学校体操项目开展的状况。〔2〕文献资料法。利用图书馆、资料室、网络等查阅有关文献,为本课题的商量提供理论依据。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体操教学不受重视。笔者的访谈状况反映出小学生平常基本上只是做做广播体操、公开课时做些垫上体操动作,而平常的体育课几乎没有体操教学。第一,学生不愿上体操课,对体操特有的锻炼价值了解甚少;第二,学校领导和老师同样不重视体操运动,认为体育课只要上些跑、跳、投等内容就可以应付体质健康测试和中考体育;第三,体操教学有确定难度和危险性,必需在老师的技术指导下实行爱惜措施和关怀才能顺利、安全地进行教学。 2.场地器材不完善。多数学校的体操设施只是摆设,个别学校为了防止学生私自玩耍干脆用铁门锁住。跳箱“、跳山羊”基本上只是体育生训练的关怀器材。 3.老师自身技术问题。学校里不重视体操课。如今很多高校体育专业只有球类、田径专修班,而体操仅仅只是一个专业选修课,结果培育出来的体育老师往往也是对体操一知半解,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再者,体操教学过程中确实存在危险性,即使专业的体操老师也不能保证零损伤。而这种损伤对老师对学校都是很沉重的,所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也是体操课没能广泛开展的重要缘由。 4.体操教学过于枯燥。如今各所学校开展体操课的内容都是“前滚翻”“跪跳起”等,根本不会有“跳马”等相对危险的项目出现,有些学校的学生甚至连“跳箱”的名字都没听过。由于缺乏了解,学生认为体操课只是“前滚翻”,一味地“前滚翻”相当枯燥乏味。只有市区个别条件好的学校会组织“健美操“”街舞”等兴趣小组。 5.国家相关政策导向的影响。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取消了体操项目,这一变更外表上与体操教学无关,实际是一种导向,无形中减弱了体操运动项目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 6.高考导向因素。国家慢慢提高了文化成果在体育高考中的比重,这对提高学生的整体成果有主动意义,但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一些真正有体育才能的考生因文化成果要求的提高而不能上体育专业;而另一些文化成果无法进入好大学的学生,高三临时改报考体育专业,对高考体育要求的几项素养进行强化训练,以基本合格的体育分考上体育专业,其实专业素养并不佳。体育高考改革只考田径素养以后,体育专业学生体操素养差的现象更为明显。 7.赛事的缺乏。瑞安市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