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讲课稿: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同学们好,我们现在开始上课。上一节我们讲了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讲了两个问题,第一、讲阴阳对立;二、阴阳互根。阴阳对立是指阴与阳之间的相互斗争和相互排斥,而阴阳互根是指阴阳之间相互依存,互为根据。阴阳对立它的意义在于使我们认识事物的时候都能够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去分析认识事物。阴阳互根在于让我们去认识分析事物的时候,能够从普遍联系的观点去分析事物。两者统一起来,体现了一分为二、合二而一、对立又统一这样一个最基本的观点。接下来我们讲阴阳学说基本内容的第三点,叫阴阳消长。消长是指增减、盛衰、进退的意思。所谓阴阳消长,是指阴阳之间的增减、盛衰、进退的变化。阴阳消长的规律是什么呢?是阳消阴长,阴消阳长,就是阴与阳之间彼此消长。比如,在自然界,一年四季有阴阳变化的节律。冬至,阳气微上,阴气微下。到了夏至,阴气微上,阳气微下。春夏期间,阳多而阴少。秋冬,阴多而阳少。这四季的更迭、变化就反映出来阴阳消长的变化规律。就是阴与阳之间在不断地进行增进、进退和发生盛衰的变化。阴阳消长反映了事物的数量的变化。自然界是如此,不仅是四季,那么昼夜也是如此。比如子时和午时,从子时到午时是阴消阳长;从午时到子时是阳消阴长。那么就是一天,一昼一夜,二十四小时体现了阴阳,昼为阳,夜为阴,它们不断地进行着阴阳消长的变化。就人体而言,也符合这样一个规律,人体阴阳消长的节律,有四时的阴阳,有昼夜的阴阳,它的阴阳变化要与昼夜四时的阴阳相一致。也就是说,阴阳消长这样一个规律,自然界事物之间、阴阳之间存在着彼此消长这样一个规律,那么人体也存在着这样一个消长的规律。中医的阴阳学说,就是用阴阳消长的观点来阐述人与天地之间阴阳消长的规律,来阐明生命运动的变化。接下来我们讲一讲阴阳消长的意义。一、中医学用阴阳消长的观点来说明生命的运动,说明健康和疾病的问题。阴阳的消和长体现了中医学这个动态的观点,阴和阳它不是绝对的,它是运动的,出现了消和长这种规律。阴和阳在运动变化过程中,处于一个匀平状态。在哲学上称之为一、也称之为均,也称之为匀。在阴阳消长过程中,处于这种状态下,对事物,意味着处于正常状态;对人体,意味着处于健康状态,所以中医才讲“阴阳匀平,命曰平人”,张景岳说,“阴阳合和,命曰平人”。这个一、匀、均,是属于常态,属于生理状态,属于健康状态。中医所说的健康,用阴阳学说来解释,是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