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动画片《天气之子》观后感 《天气之子》影评 选择信任,还是屈服命运? 在《你的名字》跳脱了过往框架,开始把作品行局拉大、在静与动之间取得良好平衡之后,新海诚似乎也逐渐熟悉这类较为商业化的模式,进而在三年后推出以气候变迁为主题的《天气之子》。一直以来,虽然新海诚每部作品都有各自独特的元素,但故事内容多半还是聚焦在既甜蜜又带有苦涩的青春爱恋,不论是《追逐繁星的孩子》、《言叶之庭》、《你的名字》,他都擅长透过若有似无的联系来突显两人之间的距离,让观众沉醉在有些暧昧、思念,但无法更进一步的忧郁氛围,并深深体会到角色心中的难处,我想这正是我喜爱新海诚作品的主要原因。 新海诚的风格转变? 常看到人把新海诚拿来跟宫崎骏比较,但我个人倒认为他风格更像是细田守,同样都喜爱把角色设定为青少年只不过比起细田守把故事围绕在青春的活力,新海诚则更强调青春伴随的苦涩与遗憾。然而这些明显的差异在《你的名字》之后也不复存在,因此我们才能在《你的名字》与《天气之子》中看到像是《穿越时空的少女》结合了奇幻、青春与爱情元素,还有如同《夏日大作战》那种未达目标绝不放弃的精神,虽然这可能让老粉丝有些不太习惯但看着片中新海诚一贯存在的作者印记,与其说是这两部作品是风格与调性的改变,我倒认为更多的是融合与突破。 从《秒速五厘米》受限于现实与时间,最终没能符合原本期望的遗憾,到《你的名字》、《天气之子》以RADWIMPS 歌曲为电影带来属于青春的热血;从泷为了挽救三叶、三叶为了挽救镇民,到帆高为了找回他没能传达自己真心的女孩而在铁路上狂奔,最终迎来“让人感动”的结果。我们虽能从中发觉新海诚开始靠向大众,在故事安排上所做出的取舍与转换,但也不能否认,在细腻的角色塑造与心境转变的铺陈酝酿之下,其作品的核心价值与最终带来的后劲依旧没有减少,反而能引发更多观众对于故事的共鸣。 新海诚在商业与艺术的进化 这次《天气之子》正巧就介于导演过往作品与《你的名字》之间,他非常清楚自己创作的初衷,没有刻意模仿某种风格或一味迎合大众口味,比起《你的名字》更加掌握商业与艺术的平衡,这无疑又是新海诚的一次进化。而有趣的是,《天气之子》大多桥段是非常不商业的,它绝对不会像《你的名字》那样短时间就引起所有人的共鸣、最终评价也不会那么高。就算我们知道《天气之子》是以“能够操控天气的少女”为主题,电影前半段较生活化的剧情也难以让人明白故事的核心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