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水稻干尖线虫病防治

水稻干尖线虫病防治_第1页
1/7
水稻干尖线虫病防治_第2页
2/7
水稻干尖线虫病防治_第3页
3/7
水稻干尖线虫病防治 1 寄主范围 水稻干尖线虫的典型寄主是水稻,其他寄主作物有谷子、小麦、草莓、玉米、大豆、蔬菜、麻类、花卉和农田杂草等。 2 病原 病原 AphelenchoidesbesseyiChristie,称贝西滑刃线虫〔稻干尖线虫〕,属线形动物门。体细长,头、尾钝尖,身体半透亮,虫体近直线或略微弯曲,尾慢慢变细,雌性略长。雌虫蠕虫形,直线或稍弯,体长 500~800μm,尾部自阴门后变细,阴门角皮不突出;雄虫上部直线形,体长 458~600μm,死后尾部呈直角弯曲,尾侧有 3 个乳状突起,交接刺新月形,刺状,无交合伞。该线虫活跃时犹如蛇行水中,停止时常扭结或卷曲成盘状。该线虫耐寒不耐高温,活动适温为20~25℃,在 55℃高温下 5min 即被杀死。在枯燥的稻种内可存活 3 年左右,对汞和氰的抵抗力较强,对硝酸银敏感,在水中活泼,可存活30d,在土壤中不能营腐生生活。 3 发病症状 水稻干尖线虫在水稻生长点上外寄生而取食,病株生长前期从叶鞘中抽出的新叶叶尖褪绿,水稻整个生育期均可受害。主要为害叶片与穗部,其中以穗期症状最为明显,秧苗被害后,上部叶尖端 2~4cm处慢慢皱缩,呈白色或灰色的干尖,病健部界限明显,干尖扭曲;孕穗期症状为剑叶或上部 2 叶、3 叶尖端 1~8cm 处慢慢枯死,变成黄褐色或灰白色,略透亮,扭曲而成干尖,与健部有明显褐色界纹。潮湿时扭曲部位展开,呈半透亮水浸状。受害稻株剑叶比健株剑叶明显短小、狭窄,病株长势差,矮小,成熟延迟,但大多数可抽穗,穗短小,稻粒数少,瘪粒多,仅部分灌浆,千粒重下降,特别是高节位分蘖产生不孕穗,米粒变色,有裂纹,病种子生活力低,萌发推延,最终影响产量和品质。 不同品种的干尖线虫病的发病症状表现不同,根据报道,受到干尖线虫侵染的水稻分蘖,有 3/4 不表现症状,即隐症,在较抗病的品种上,虽然其叶部与稻穗上难以见到症状,但稻株中仍有线虫为害,产量也降低。品种发病后,有的品种外部根本不表现症状,有的或有叶部症状或有穗部症状。 4 发病特点 以幼虫或成虫埋伏在谷粒颖壳中越冬。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以成虫、幼虫在谷粒颖壳中越冬,在枯燥的谷粒中能存活 3 年,在水中或土壤仅仅能存活 30d,当浸种催芽时,病种子内线虫复苏,游离于水中,遇到幼芽,从芽鞘缝隙中侵入,也可由病苗传到健苗上附于生长点、叶芽及新生嫩叶尖端的细胞外,以吻针刺入细胞吸食汁液,致被害叶形成干尖。线虫在稻株体内生长发育并交配繁殖,随稻株生...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水稻干尖线虫病防治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