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技术类课程教学改革分析 1 引言 高职教育已趋于项目化教学,但在教学设计上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设计,目前的现状是学生每学期学习不同的课程,比方汽车构造、汽车维护、汽车检测等等,每门课单独进行项目化教学,学问点都是汽车技术学问,侧重点不同。这种方式会使得下一门课程讲授时,学生缺乏了新颖感,感觉似乎学过有似乎不懂,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因此紧密结合时代的转变,客户的需求,进行汽车技术类课程的整体整合,将各种学问点尽可能的融合在项目中,做中学,学中做,并且增加不同的新内容,将三门课程进行融合,划分为不同的模块,每个模块从结构、维护、检测进行深化学习,使学生一接触就把这个学问点相关的内容全部学习。以汽车轮胎的教学项目为例,以往汽车构造讲授轮胎基础学问,汽车维护讲授轮胎换位与磨损状况检查,汽车检测进行轮胎动平衡检测。经过改革将这个不同层次的内容放到一起学习,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客户需求的不断转变,目前中低端车上的轮胎很多不具备胎压监测功能,但是客户又需要知道轮胎胎压的状况,因此衍生出了外加胎压监测的项目,因此,对汽车轮胎的学习项目进行了具体的课程设计,为教学提供确定的参考。 2 课程内容设计 汽车技术类课程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课程,新时代的学生对于理论教学有确定的排斥性,因此项目的设计以做为主,在做中加入理论学问,并且一层一层将学问进行稳固,课程设计首先由客户的需求出发,从一个客户诉求开始,一客户 160 反映自己的车子开起来方向盘抖动,并且想要安装一个胎压监测功能。作为工作人员我们需要怎么做呢?怎么满足客户的需求呢?从这个例子出发将课程内容依据层次结构认知、维护操作以及检测来分为轮胎维护、安装胎压监测以及车轮动平衡三个子项目。2.1 轮胎维护。第一个项目是轮胎维护项目。此项目目标是让学生直接接触轮胎,对轮胎结构有直观的认知。把握轮胎的类型、品牌,型号,以及轮胎上各种符号的含义。娴熟使用各种工具,并且依据 5S 工作制要求进行操作。在维护操作过程中学习轮胎的理论学问,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课程设计如下:首先介绍用到的各种工具:千斤顶、拆装工具、举升机等;然后利用事前录制好的微课视频进行轮胎拆装的视频演示,便于大班上课学生能全部看清步骤。然后对学生进行分组,支配任务,发放任务工单,然后学生利用信息化技术查询关于轮胎的各种基本学问。最终实车拆装演练。轮胎拆卸完毕,需要检查轮胎的磨损状况,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