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雪梅博士:“可迁移”的知识才能培养“心智自由的人”今天,项目化学习(简称 PBL)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它不仅是全球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也被认为是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虽然国内基础教育领域刮起了一阵项目化学习的旋风,但是作为一个引自国外、在一定程度上区别于传统教学的新生事物,更多人对它是熟悉而陌生的。一直以来,大家可能热衷讨论的是:什么是真正的项目化学习?它的核心定义和关键要素是什么?它和主题学习、探究性学习、等有什么区别这些问题都在试图对项目化学习进行“正本清源”,这样的探讨也是必要且重要的。近几年,随着对项目化学习的认识和探索的不断深入,如何让它更好地适应中国学生,如何更好地和中国的基础教育实际相结合,开始成为更重要的议题。上海学习素养课程研究所所长、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夏雪梅博士,带领团队针对我国中小学学科课程教学现状,对项目化学习进行了大量的本土化研究。著有《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项目化学习的实施:学习素养视角下的中国建构》等“项目化学习的中国建构”系列丛书。..'■■佔®目化S顶目化学习的实施项目化学习设计:学可歳养丽下的闔歸与本土实趾叩 t 悔富0 威为心艸口山的了討卅 f在这些年的一线研究过程中,她发现,匆忙贴上项目化学习的标签并不会帮助学校聚焦学生学习,促进学生成长。不理解项目化学习对学生学习的过程价值,很容易会简化成只追求漂亮的项目成果,学生只是进行知识的搬运和形式上的美化,还容易引发家校矛盾,让家长成为项目成果的代劳者。项目化学习应该和学生的核心素养相结合,引导学生向上发展。什么是核心素养?简而言之,它指向的是一种可迁移的知识和能力。而一些学校开展的项目化学习,依然是作为常规课程之外的活动点缀,并没有真正进入课堂,更没有涉及到核心概念和能力的再建构。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盲目照搬国外的项目化学习。她带领团队所做的“中美项目化学习在阅读、科学、数学领域的比较研究”中,美国的项目化学习往往表现为与真实世界相呼应的复杂问题,与社会发展、世界潮流、人生挑战具有本质性的关联,需要跨越、融合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深度而持续的探索和实践。它涉及与真实专家的对话,运用真实的标准、工具去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参与项目决策,项目周期长,无论对学生,还是老师、学校,挑战都很大。夏雪梅博士认为,这样一种项目化学习,目前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实施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