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我的 1919》电影观后感范文六篇 《我的 1919》观后感 1 《我的 1919》以外交官顾维钧的视角描述了当年外交在国际上的弱势,身为战胜国却仍然被帝国主义列强要求签订不平等条约,深刻诠释了“弱国无外交”这句话,但更多的,这部影片反映了当时人民的民族精神不断觉醒,最终促成了拒签巴黎和约。在我看来,顾维钧,他用庄重的语言告诉世人“不能在和约上签字”,这是历最豪壮的语言,声音里流淌着对祖国的热爱,沉着中透露着人的坚韧。在他的行动里,渗透着的尊严,他明白这一切,于是做得很好,没有让在细微之处有失尊严。他不仅是外交家,更象征着,坚韧的言行里是人的骨气。 《我的 1919》观后感 2 影片再现了 100 年前的那场巴黎和会的些许片段,让 100 年后的我们仍能感受当时中华儿女的无助与无奈,弱国无外交,即使外交家能有理有据的在和会上慷慨陈词,但赢得的只有掌声,帝国主义列强们该怎么欺负弱小还是怎么欺负弱小,就像村上春树说的那样,“不要同情自己,同情自己是一件卑微的事情”,想要获得地位,除了让自己变强,别无他法。我们庆幸,1949 年的站起来了,经历了七十多年的风风雨雨,已不再是东亚病夫,已不再是那个任人宰割的,我们已经蒸蒸日上,越来越像大国,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愿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盛,让外交部越来越有底气,而不仅仅是严重交涉,强烈抗 议不满。 《我的 1919》观后感 3 看了《我的 1919》这部电影之后给了我很大的感触,我的心灵在不断地被震撼着。这样的震撼不仅仅来源于我作为一个人的自尊,也来源于对那些懦弱虚伪的国民的愤恨,更来源于对顾维均的人格魅力的钦佩。当时的从官到民,从内到外,从陆征祥这样的高 官到顾维钧这样的青年外交家,从肖克俭这样的热血青年到梅这样的巾帼志士,有如此众多的仁人志士,为什么还是如此任人宰割?就是因为当年的,是一个谁也可以来分一杯羹,谁也可以随意践踏一脚的国家。让我深刻体会到“弱国无外交”,国强才有说话的权利,只有强大了,才能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我的 1919》观后感 4 这是一部很值得观看且收藏的影片。看完之后,我的心中有一股暖流经过,作为年轻一代的我们,出生在一个和平的年代,铭记一段历史固然简单,但是要将自己切身放进去却很难。如今的已经是一个强国,摆脱了弱国无外交的局面,但是迎来的却是更加极具考验的外交世界。需要务实的人为自己的理想、也为时代的更加进步和强大。而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