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读后感读书分享 80 年代后期,参加汉语言文学专业自考时,现代文学代表作之一的著名作家王蒙读了一篇必读文章,当时他自己也仔细读了。但由于他刚参加工作,对社会、机构、官场的知识和经验都很肤浅,对这部小说印象并不深刻,没有留下什么印记,但他记得王蒙写过这样一部小说。 这次,市人大开展了“月读一本书,提高能力,增强素养”活动。休息的时候,总是翻出以前学过、读过的书,找到自己脑海中模糊的记忆,重读这本小说。相比今日的社会,我觉得它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警示作用。 一个年轻人来到组织部,这制造了一个深深官僚刘世武的形象。刘世武有一定的革命经验和较强的工作能力。“有决心就能做好”。但是,他对损害党和人民利益的错误和缺点麻木不仁。他的口头禅“出什么事了”在作品中反复出现,说明他看破一切,是极其陌陌的人生哲学,革命意志严重衰退。 他的作品的深刻之处在于揭示了刘世武的一套似是而非的理论,如“成就是基础,缺点是进步中的缺点”。我们的伟大事业,就是由这些有缺陷的组织和党员来完成的”等等,用这些包他的问题。这使得这个形象具有深刻的典型意义。 现在,在我们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有许多像刘世武这样的人,他们对问题视而不见,对群众不热心,对工作没有热情,拖拖拉拉,不办事,作风不坚决,没有勇气面对困难,解决问题。这也是一种官僚主义,是典型的为官失败。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刻,改革和进展的任务十分艰巨,需要一大批忠于党、勇于开拓创新、敢于承担责任、敢于直面问题、清正廉洁、脚踏实地经商的干部。我们应该看到刘世武性格的危害,努力成为“清正廉明,有出息”的干部。 小说还塑造了一个理想主义、精力充沛、好胜心强的年轻人林震形象,与一些刚进办公室的年轻人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充满激情和工作热情,却不知道如何做好自己的工作。 现在,一些在机关工作了几年的年轻干部,在不断成熟的同时,也逐渐丧失了工作精神。流行的说法是“学油”,染上“政府病”。这也是年轻干部教育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总之,重读《一个年轻人从组织部来》是对党员领导干部和机关年轻干部的警醒和鞭策,具有明显的时代教育意义。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读后感读书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