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请做一个善于反思的人今年是我从事教学行业的第 5 年,可以说是年轻老师。我想从年轻老师的角度,谈谈我对教学反思的认识。 众所周知教学反思是老师教案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也就是课堂教学的一个环节。但是我认为也是一个容易被忽略的环节。因为我们不善于思考,不习惯于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我觉得这是我们很多年轻老师身上都存在的问题。下面我将从我最近亲身经历的事情中谈谈我的认识。 事例一: 在复习向量这一章的时候,我们遇到了一道向量的加减法运算和三角形结合起来的题目。课前,我自己做了两种解法,看了参考答案,发现还有一种解法,为此很兴奋觉得可以在课堂上好好发挥。于是课堂上,我对同学们说这道题有好几种做法,希望同学们可以好好谈论,争取自己获得属于自己的方法。于是我叫了 4 位优秀生,于是他们不废吹灰之力的写出了 4 种解法;第二节课,我到了另外一个班级,我说在上一节课,兄弟班级学生的表现,很多同学们不服气,结果到黑板写出了 5 种解法。原以为事情就此结束,没想到下午学生找到我,又给了我与众不同的 2 种解法。 经过这件事情,我的感触很大。首先,我很兴奋,学生们可以用 7 种方法解出一个题目,说明同学们在动脑子了;其次,我很内疚,我作为老师,居然只想到 2 种方法,说明在平常的备课中,没有去仔细的钻研,本想“显摆”的我却闹出了“笑话”!最后,我很自豪,因为他们青出于蓝而甚于蓝。当然这里面老师的激励语言也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我慢慢地懂得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要围绕着学生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让学生唱主角,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老师成为学习的领路人。在一堂课中,老师尽量少讲,让学生多动手,动脑操作,刚毕业那会,每次上看到学生一道题目往往要思考很久才能探究出答案,我就有点心急,每次都忍不住在他们即将做出答案的时候将方法告诉他们这样容易造成学生对老师的依赖,不利于培育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新方法的形成。学生的思维本身就是一个资源库,学生往往会想出我意想不到的好方法来。 事例二: 我们班有一位学生,他是我们老师比较关注的学生,因为学习成绩比较优秀,作为本科目标培育。有一段时间他晚自习不来上了,问周围的同学,同学解释说家里有事情,请假了。前段时间,这位学生在我的课堂上总是到教室的后面站着听课,所以在让学生到黑板书写题目的时候常常会把他忽略了。等我发现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