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新课程的要求,怎样上好一堂课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学的各种因素各方面的条件都集中在课堂教学的短短的四十分钟之中得到体现。其中包括:教育方针、政策的贯彻,教学措施的实施,教学原则的贯彻,教学能力的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教学时间及物质条件的利用等各个方面。上好一堂课的因素是很复杂的。就教师来说包括教师的教育事业心、责任感,教师的品德修养,文化水平,工作经验,教学能力,心理素质以及工作作风,甚至情绪都能对一节课的好与坏起作用。另外还有学生、教材、教学设备、教学手段等等因素,也都对一节课的质量起作用。按照新课程的要求,在既定的师资素质,学生素质,教材内容以及各种物质设备条件下,如何发挥教师的能动作用,上好一节课呢?一、坚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上好一节课首先教师心中要有学生。从备课开始,教师就要在全面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依据其年龄特征和知识基础,合理的设计问题,合理的选择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促进学生动脑,动口又动手,使学生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上都能主动参与。作为教师,在教学上最大的误区就是怕别人不知道自己什么都知道,怕别人不知道自己有本事,因此常常在课堂上抢学生的风头。其实课程改革进行到现在,一些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学生是学习主体的观念老师们都能说的出来,但在实际教学中,特别在小学的课堂上,总能看到教师喋喋不休的讲啊,说啊。我们就这节课想一想,学生为什么没有在课堂上表现得漂亮一些呢因为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教师培养和教育出来的。如果在一节课上学生表现得精彩,肯定是因为教师教得好,引领得好啊其实就是教师表现得精彩啊让学生在体验成功中学习。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体验成功的愉悦,能大大提高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强化他们的学习动机。老师首先对学生的人格要尊重,学生得到这种尊重就会以饱满的激情,百倍的信心主动地去学习,另外要以正面教育为主,多表扬多鼓励。特别是面对课堂上的弱势群体——学困生,教师的态度起关键作用。作为教师要想办法对这部分学生进行分层教学,逐步加大训练难度,提高训练要求,不断地让她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另外,有些老师很注意评价语言的运用,经常做出一些鼓励性和激励性的评价。比如“其实你很聪明,只要多一些努力,你一定会学得很好。”“这个问题你回答得很好,说明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学生,老师相信你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