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国家监察》纪录片心得体会集锦四篇 《国家监察》纪录片观后感 1 提起作风建设,自然而然地就会想起我党最著名的“三大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批判与自我批判的作风。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仅用了 28 年,就从小到大、由弱变强,最终建立起人民当家作主的崭新国家;根本原因就在于从建党起就把“三大作风”挺在前面,使之最终成为致胜法宝。 几十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奋斗下,中国经济社会取得了日新月异的进展,人民的生活水平、生活品质也得到了较大改善和提高。可是,在取得巨大成绩,执政党地位更加稳固的同时,脱离基层、脱离实际、贪图名利、弄虚作假、铺张浪费、奢侈享乐等等不良作风,也在我们的部分党员干部中滋生漫延,甚至出现宗旨意识淡薄、服务意思淡化的现象。更加严重的是,个别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动摇、思想观念跑偏,利用党和人民给予的权力营私舞弊,大搞“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等等,极大地损害了党的声誉、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中央针对党内出现的诸多问题,及时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重点放在了纠“四风”、转作风上。把全面从严治党放在战略高度来对待,加大了对腐败问题的查处力度。目的就是要通过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进一步加强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重塑党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 近两年来,随着作风建设工作的广泛开展和持续深化,党员领导干部过去那种高高在上的距离感在消退,代之以亲民作风逐渐开始形成;政府机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衙门作风得到有效遏制,为民服务的意识和作风有了明显好转。与此同时,公车私用、超标准接待、互请吃喝、乱发财物的现象明显收敛。 作风建设是“持久战”,这根弦只可紧不能松。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 充分发挥好纪检监察“助推器”、“压舱石”的作用,确保政令畅通,各级政府、部门、单位的决策部署能够不折不扣地得到贯彻落实,形成全社会人人守规尽责、担当奉献的良好风尚,“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不断推动我们新时代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 《国家监察》纪录片观后感2 近日,《国家监察》电视专题片一经推出,便迅速刷屏,登上热搜,成了大家争相议论的焦点。在贪腐高官纷纷落马兴奋之余,更让人欣慰的是,反腐败斗争的光明前景可期可盼。 反腐败斗争的高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