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战争与和平个人观后感 700 字 《战争与和平》是俄国作家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小说,将“战争”与“和平”的两种生活、两条线索交叉描写,构成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壮阔史诗。这里给大家共享一些关于观看战争与和平个人观后感 700 字,希望能帮到各位。 观看战争与和平个人观后感 700 字 1 手捧一本《战争与和平》,仿佛置身于那个硝烟充满的时代。以往总是崇敬拿破仑的英勇和智慧,从未想到从俄国的角度去看这一段历史是如此不同。托尔斯泰以其深刻细致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幅宏大壮阔而又生动逼真的历史画卷。我从中看到了战争的残酷,也看到了个人在历史洪流中的挣扎、探究。其中安德烈的形象最印象深刻。 安德烈一出场就是一个看似随和而又高傲、冷漠的年轻公爵形象。他厌倦上流社会的虚伪、无聊,不情愿被这种生活所束缚,因此他主动参军作战,期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功成名就,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然而他却看到了战争的残酷和统治集团的虚伪、无能,当他死里逃命回到家中又眼睁睁看着妻子难产死去。这一系列的打击使他灰心丧气,使他感到了生命的虚无。曾经渴望建功立业的他隐居农村,只想独善其身。 在皮埃尔的热情劝告下,他慢慢振作起来,在自己的领地上实施了一系列改革并取得了胜利,但他仍旧确定自己“应当宁静而平稳地度过后半生”。直到遇见秀丽的少女娜塔莎,娜塔莎的秀丽和无忧无虑激起了安德烈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于是他再次走进了彼得堡的喧嚣之中,加入了当时俄国的社会改革热潮。他赢得了娜塔莎的爱情,然而两人订婚后,娜塔莎的背叛又让安德烈落入了生活的低谷。战争再度兴起,安德烈身负重伤,最终在娜塔莎的看护下死去。 安德烈一生都在追寻着生命的意义和生活的价值。在起起落落中,他苦苦思索,寻求着一种超脱世俗生活的价值所在。安德烈的思索也启发我们读者的思索: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人应当怎样生活?这样的问题我想每一个有自我意识的人都应当曾经想过,也很可能像安德烈一样经过了一个反反复复、时而兴奋、时而落寞的苦痛的内心挣扎过程,甚至很可能到如今都没有找到能够真正劝说自己的明确答案。 我想,这个我们苦苦追寻的、左右我们的生活看法的东西就是我们常说的人生哲学吧。每个人的人生哲学都不尽相同,然而每个人追求人生意义的过程却颇为相像。是也?非也?哪里有衡量的标尺呢? 千年年前,屈子立于汨罗江畔叹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直到如今每个人都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