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西厢记读后感六百字 《西厢记》表达了当时一些先进学问分子意识中对封建婚姻制度的不满和抵抗,以及对美妙爱情理想的向往和追求。时至今日,这一古老的爱情传奇仍被人们传颂,因为,它折服过很多青年男女的心。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观看西厢记〔读后感〕六百字,欢迎阅读! 观看西厢记读后感六百字 1 《西厢记》说的是“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这样一个又俗又滥的〔故事〕:张生与崔莺莺一见钟情而崔母出于家族利益和封建礼法的考虑百般阻挠最终在红娘的关怀下经过一系列斗争崔张终成眷属。作品表达了男女青年要求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愿望显示出一种所谓反封建的主题。 看完戏剧《西厢记》后,颇具震撼与观赏,因为之前只是在听老师讲这部极具价值的杂剧,就饶有兴趣,尤其想进一步深化了解它,于此对其剧情有了也许认识。整个戏曲的情节跌宕起伏、曲折波澜,却表现得极丰富、生动,王实甫细致地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表现得淋漓尽致、活灵活现,使女主角莺莺的性格显得十分突出,同时也展示了中国古代女子的含羞与矜持,充满了女性的另一种美。 在整场戏剧中,分为 4 个高潮,一线贯串是指整部作品自始至终都是以崔、张二人的爱情作为情节进展的线索。二类矛盾是指以崔、张、红为代表的进步力量和以老夫人为代表的封建势力之间的根本性矛盾,以及崔、张、红之间的误会性矛盾。 这两类矛盾构成了两种不同的戏曲冲突,二者互相作用,共同进展,从而使剧情生动曲折。三个人物是指处于全剧结构中心的崔、张、红三个主要人物。整部戏就是以这三个人物为中心,通过情节进展来展示性格,又通过性格来展开冲突。《西厢记》全剧情节进展过程中出现的六次高潮,即“寺警”、“赖婚”、“闹简”、“赖简”、“拷红”和“争婚”。全剧既有统一的线索,又有六大转折,因此使剧情波澜曲折,具有剧烈的感染力。 戏剧中刻画的四个人物中,张生,一方面执着追求爱情,一方面对莺莺的心思捉摸不定。莺莺,她既要克服封建礼教长期对他的影响,更要躲开老夫人的耳目,又不得不表现小姐的尊严与矜持,所以充满了顾及与尴尬,这种种的客观因素困扰着她。而在其过程中,各个人物的心理与性格特征尤其生动。其中的语言极具艺术魅力,感染力很强! 观看西厢记读后感六百字 2 “东风摇曳垂杨线,游丝牵惹桃花片。”在如此浪漫多情的时节里,张生遇见了崔莺莺,便一见钟情。我始终记得张生对莺莺的第一评价是“解舞腰肢软又软,千般婀娜,万般旖旎,似垂柳晚风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