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骏纪念馆观后感 马骏纪念馆坐落在古城宁安的带状公园之中,与两岸绿柳婆娑的牡丹江交相辉映,十分壮观。纪念馆于 1995 年 6 月落成,同年 8月正式开馆,建筑面积 1448 平方米,占地面积 8000 平方米。邓颖超生前为纪念馆题写了馆名。 宁安市马骏纪念馆,1995 年 8 月落成开馆,建筑面积 1283 平方米,占地 5000 平方米,纪念馆为三层仿古建筑,造型古朴典雅,雄伟壮观。它坐落在宁安城南繁花似锦的江滨公园之中。纪念馆前面为苍松翠柏和鲜花所簇拥,8 根白色擎檐柱,弧形蓝膜玻璃的钙塑门窗,白色的大理石墙面,光华夺目具有回族特色的蓝琉璃瓦屋顶及飞檐,是纪念馆显得古朴凝重。二层飞檐下悬挂着邓颖超同志生前亲笔题写馆名的匾额。 1919 年 5 月,中国爆发了反帝反封建的“五四”爱国运动。马骏当选为天津学生联合会副会长,以饱满的爱国热情、豪爽的性格、卓越的组织能力、超众的口才、练达的作风在京津各校各界广泛活动,成为“五四”运动杰出的青年领袖。他曾与京津各界代表齐集总统府请愿,迫使当局拒签《巴黎和约》。马骏被选为京津代表总指挥,率领三四千学生直逼总统府,在新华门、天安门等处请愿,要求解除山东戒严,惩办残杀爱国者的济南镇守使马良,斗争坚持了 3 天。军警恼羞成怒,竟以皮鞭、枪托殴打学生,威逼交出马骏。马骏挺身而出,从容被捕。为纪念他组织指挥的这一天安门前的英勇斗争,京津各地学生都称颂他为“马天安”。 同年 9 月,马骏和周恩来、郭隆真、邓颖超等 20 位青年成立了革命团体——“觉悟社”,出版《觉悟》杂志,宣传进步思想,成为天津反帝爱国运动的领导核心,在北方革命社团中享有很高的声望,是共产主义小组的萌芽。 1925 年 9 月,党派马骏去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四一二”政变后马骏奉命回国,临危受命,就任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兼组织部长,重建北京市委。由于叛徒出卖,1927 年 12 月 3 日马骏不幸被奉系军阀京师警察厅逮捕。敌人用高官厚禄收买他,用死亡来威胁他,但马骏始终坚贞不屈,从容不迫的写下了“已故共产党员马骏之墓”的碑文,表达了一名共产党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1928 年 2 月 15日,马骏上衣被剥,双手被绑,双脚加镣,被押赴刑场。面对死亡他挺胸昂首,无所畏惧,英勇就义,时年 33 岁。 马骏用他短暂的 33 年人生,谱写了一曲爱国,救国,殉国的壮丽颂歌,始终坚守着一个时代先锋忠贞不渝的信仰。每到一处,他都高举革命的火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