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我校是一所农村学校,随着农民外出务工的增多,“留守儿童”这一特别群体随之越来越多.为更好地关爱留守儿童,给他们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学习生活环境,我校根据留守儿童之家的工作要求,从校区实际出发,做了一些探究,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校成立留守学生管理领导小组,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建立学校班主任、科任老师与留守儿童监护人定期联系制度。 建立“三知、三多”机制(对留守学生基本情况、留守学生监护人情况、留守学生父母外出务工去向及联系电话等方面的知情;多与留守学生谈心交心,多开展充满人文关怀的集体活动,多到留守学生家庭进行家访。),为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和管理工作奠定基础,形成校内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家访、校访相结合,实行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或“代替家长"沟通沟通,指导留守学生监护人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共同解决“留守儿童”成长问题。留守儿童每年人员在变、情况也在变。家访了解情况成为关注留守儿童必不可少的环节。组织老师走近“留守儿童",走进“留守儿童”的家庭,直面了解孩子们在家庭中的生活、学习以及情感世界,或成长过程遇到的苦恼。本学年,全校就有 30 多位老师家访 100 多次,与 30 多位“代理家长”进行了访谈。 二、充分发挥团队组织作用,培育留守儿童自主、自立、自强的意识和能力。 融入大集体,学做小主人。我校共青团和少先队组织深化开展“拉手关爱留守少年儿童行动”,实行三对一方式帮助留守儿童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在团队主题活动中感受集体温暖,在手拉手活动中学会自理、自立、自强,自律.本期,团队都组织了有留守学生参加的美化社区活动。让他们在集体大环境中受教育,有感悟。 三、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今年开设了学生心理辅导室,安排专任老师兼职辅导。增加留守儿童心理咨询、心理矫正等教育内容,加大疏导力度,制造条件开设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课,创设咨询信箱、亲情热线电话等,及时发现“留守学生”的显性、隐性的心理压力,并进行合理的疏导,跟踪服务。为他们排忧解难,使留守学生的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在一个时间段内逐步得到矫正. 四、仔细办好留守儿童之家,开设有意义的群体性活动,为“留守孩子”的进展提供平台. 对于每个人来说,家是温暖的,对于留守儿童来说留守儿童之家就是他们温暖的第二个家.让留守儿童感受家的温暖是学校每位老师的自觉行动。学校还要求班主任和科任老师给予留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