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融资理论评述中小企业融资理论评述摘要:随着经济的迅速进展,中小企业迅速崛起.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的角度来看,融资都是中小企业进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中小企业融资难是国际上的共同问题,本文通过融合经典融资理论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理论前沿的分析,希望从理论角度认识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一、资本结构理论早期资本结构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 D.Durand 提出的净收益理论、净营业收益理论和折衷理论构成,其中净收益理论和净营业收益理论都较为极端,而折衷理论是介于这两种理论之间的资本结构理论。折衷理论认为,企业的资本成本并不独立于资本结构之外,企业确实存在一个最佳的资本结构,即在加权平均成本由降低转为上升的那一个拐点上,且资本结构可以通过财务杠杆的运用来实现。这样,折衷理论看起来比较符合实际情况,但是该理论是根据经验推断得出的,因此在实际中往往会产生偏差。现代资本理论中最具代表性的有静态权衡理论。融资次序理论、代理理论和生命周期理论。静态权衡理论是 Modigliani 和 Miller 于 1956 年提出 M.M 定理,证明在完全有效市场的条件下,企业的融资结构与其市场价值无关。随后,Modigliani 和 Miller 引入税收因素,对前述定理进行修正,得出的结论是企业通过全部债务融资可以使基本结构最优化,达到市场价值最大。Myers 则于1984 年进一步指出:企业选择什么样的资本结构取决于它要达到的目标 ,其中包括要在负债的收益和成本之间进行取舍,即所谓的静态权衡理论(STO).融资次序理论是 Myers 通过实证讨论发现,企业在实际融资时,一般会先选择内源融资,然后进行债务融资,最后才会发行股票。讨论发现,企业的融资次序会向市场传达关于企业运营质量的信息,从而影响企业的市场价值。但是对于融资次序,张婕等则认为这一理论无法解释企业成长过程中资本结构的动态变化规律.同时,企业可能由于受到资金供给的压力,而不得不遵循所谓的融资次序.代理理论(ATF)是指,企业内部和外部投资者之间潜在的冲突决定着最优的资本结构,及企业要在代理成本和其他融资成本之间进行取舍。一般情况下,中小企业都有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中小企业希望通过公募资金的方式向公众传递有利信号,但是企业规模限制可能使中小企业选择费用较低的私募形式。中小企业所有者的一些特征有别于传统资本结构理论的相关假设,在讨论中小企业融资时应该加以考虑.中小企业多是管理者与经营者合一,因此,资本结构决策中由于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