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初中学生化学竞赛(第二十八届天原杯)复赛试题(总分 120 分,时间 120 分钟)相对原子质量:H-1 Li-7 C-12 N-14 O-16 Fe-56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16 个小题,共 40 分,每题有 1 个或 2 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有两个答案的错 1 个不得分,漏选 1 个扣二分之一分数)1、10 月,因发现抗疟疾药青蒿素而首获诺贝尔自然科学类奖的中国本土科学家是A. B. C. D. 2、化学用语书写对的的是 A、金钢石 B、汞蒸汽 C、氯化氨 D、瓷坩埚3、已知 HClO 与 H2SO3 都是弱酸,两者可以发生反应: HClO + H2SO3 → HCl + H2SO4,下列判断合理的是 A、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B、该反应中 H2SO3作还原剂C、该反应阐明某些酸具有一定的碱性D、反应后溶液 pH>74、垃圾应分类搜集,如下物质应放置于贴有“”标志垃圾筒内的是 A、废电池 B、旧报纸 C、空易拉罐 D、过期药物5、在命名化学物质时,假如某元素的化合价不止一种,一般我们把其中比较稳定并且常见的化合价作为原则,化合价比它高的加上前缀“高”,化合价比它低的加上前缀“亚”以此进行辨别。据此,下列物质命名对的的是 A、BaMnO4:锰酸钡 B、Na2FeO4:铁酸钠C、Hg2Cl2:氯化汞 D、CaHPO4:亚磷酸氢钙6、波尔多液是一种含铜杀菌剂,制作波尔多液的重要原料除了水和硫酸铜外,还需 A、纯碱 B、烧碱 C、硫磺 D、生石灰7、下列能制备氢气并能灌充小氢气球的试验装置是 A. B. C. D. 8、在设计探究试验时,往往保持所有条件均相似进行多次试验,其目的是 A、增长数据数量,便于总结数据变化规律B、控制试验条件进行对比C、消除试剂中所含杂质对试验成果的干扰D、消除偶尔的不确定原因带来的误差9、已知酸碱中和反应放出的热量与消耗的酸、碱的物质的量成正比。将 30mL 某稀硫酸与 30mL 某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恰好完全反应,溶液温度升高△T1,保持两种溶液浓度不变,体积均改为 90mL 进行中和,溶液温度升高△T2,若不计热量损失,△T1与△T2的关系是 A、△T1=△T2 B、△T1=3△T2 C、3△T1=△T2 D、6△T1 =△T210、某溶液的溶质也许是 K2SO4、KCl、Na2CO3、NaOH 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同学取 4份此溶液样品,分别进行如下试验:① 进行焰色测试,火焰呈黄色,透过蓝色钴玻璃可以看到火焰呈紫色② 加入硝酸银,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产生气体③ 加入足量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该沉淀部分溶于稀硝酸且放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