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微媒体”,聚力“融媒体”,打造高校网络工作室滕晓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不停地催生出新的媒介形式,重构了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媒介生态。而媒体的根本使命是传递信息,价值在于信息的影响力。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年月日在京发布第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民规模达亿,学生群体成为中国网络用户的重要群体,占比为,约为亿,其中大学生占七成左右。学生群体由于其所处的媒介环境以及由此决定的媒介习惯的特殊性,使得“微媒体”在年轻群体中发展迅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复杂性则主要体现在大学生作为一批年轻的力量,对于新生事物的接纳度和使用率极高,所以微媒体在大学生中的使用广度又要求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扩大覆盖面,这也决定了高校是推进融合媒体发展的沃土。针对此,我校根据工作的实际情况,以学校“一建倾心”网络文化工作室为依托,借力“微媒体”、聚力“融媒体”,进行聚合,将网络中的微内容组织起来在统一的地点提供阅读或其他处理。打造了一个有内容有温度,有影响力的网络高校思政教育平台。微媒体,是指由许多独立的发布点构成的网络传播结构。微媒体创造的内容简单易读,互动性比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都要强,内容的创造者与阅读者是面对面的强关系。且微媒体下信息内容多、差异大、增值快、范围广,自主选择、被关注、被评论、转载等等,形成了一条自适应的网络结构,且不断快速重组、延伸。融媒体,是充分利用媒介载体,把既有共同点,又存在互补性的不同媒体,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一、主题与思路(一)主题:借力“微媒体”、聚力“融媒体”,以网络文化工作室为平台,畅通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宣传渠道,做好网络舆情监控。“一建倾心”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瞄准两个目标:一是占领学生爱用、常用的“微媒体”网络高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二是做好聚合服务,搭建好和学生互动的桥梁,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不仅在理念上推陈出新,还有一系列模式上的创新。工作室始终坚持以“思想性”、“教育性”、“服务性”、“互动性”四性为发展标准,将思想教育、教务教学、生活服务、文化娱乐融为一体。大力推进工作室品牌化建设、项目化运作、优质化产出,着力开展具有创新性、示范性、标杆性网络品牌文化活动,一方面“总体联动”,另一方面“有效对接”,推动校园网络文化与校园现实生活的互动、互通、互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