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的认识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能认识钟表,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2、教材分析:关于“时分秒”这一内容,分三个阶段编排。第一阶段是一年级上册,学生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会看整时和快到几时;第二阶段是在二年级上册,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 1 时=60 分;第三阶段就是本册教材本单元。本小节学习秒的认识和应用,体会 1分、1 秒有多久,学生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索、总结。3、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钟表,并且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一些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学习的。在这之前,学生已经知道了“整时”“半时”“不到几时”几种认识时刻的说法。由于时分秒之间的进率是 60,而不是以前所学的十进制关系,学生往往感到不习惯,这可能给时间之间的换算带来了一定困难。4、学习目标:1、通过数数,借助钟表、课件演示正确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 1 分=60 秒,体会秒在生活中的应用。2、通过观察、体验等活动,初步建立 1 秒、几秒、1 分的时间观念。评价设计:1、新年倒计时,观察钟面回答问题,找出学具钟面上的秒针;观察课件上的秒针走动一圈,数出时间。2、猜猜《时间像小马车》播放时间;闭眼感受 1 分钟、1 秒钟、畅谈1 分钟、1 秒钟能做的事情,猜猜师吟诵《明日歌》、《长歌行》用的时间,并计时验证,完成课本第 6 页第 2、3 题。5、学习过程:一、仓 U 设情境,引入新课1.出示主题图: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你们看,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让我们一起倒计时,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通过观察钟面数数,认识时间“秒”)2.揭示: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3.板书课题:秒的认识。二、操作体验,探究新知1. 谈话:你都知道哪些关于秒的知识?你是怎么知道的?2•结合学生回答引导探究。(1)认识秒针。① 出示钟面(没有秒针):你看到了些什么?(时针、分针、12 个数字、12 个大格,60 个小格。)② 出示钟面(有秒针):它与刚才的钟面有什么不同?(多了一根指针。)揭示: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就是秒针。③ 观察钟面,秒针还有什么特点?(最细最长走得最快)④ 找一找:找一找自己学具钟面上的秒针,指给同桌看看。(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独立自主借助钟表模型,正确认识秒针。)(2)认识 1 秒和几秒。① 课件演示:揭示秒针走 1 小格的时间是 1 秒。② 秒针走 2 小格的时间是几秒?走一大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