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老师活动)物体的运动状态变化的快慢,也就是物体加速度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例:一般小汽车从静止加速到 100km/h,只需十几秒的时间,而满载的货车加速就慢得多. 物体的运动状态变化的快慢,也与物体受力有关例:竞赛用的小汽车,质量与一般的小汽车相仿,但因为安装了强大的发动机,能够获得巨大的牵引力,可以在四五秒的时间内从静止加速到 100km/h(学生活动)学生根据事实总结得出定性结论:物体的质量一定时,受力越大,其加速度越大;物体受力一定时,它的质量越小,加速度也越大.(提出问题)物理学并不满足于这样的定性的描述,物体的加速度与它受的力、它的质量有什么定量的关系? (二)教学过程设计实验方案的确定(老师活动)加速度的大小既与物体的受力有关,又和物体的质量有关,那么我们应采纳什么方法来讨论加速度的大小与物体的受力和物体的质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呢?(学生活动)可以先讨论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的关系,再讨论加速度与物体的质量的关系.(老师活动)当讨论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时,先要保持某个量不变,讨论另外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再保持另一个量不变,讨论其余两个量之间的关系,然后综合起来得出结论.这种讨论问题的方法叫控制变量法,是物理学中讨论和处理问题时常常用到的方法.同学们刚刚提到的讨论方法就是控制变量法,在这个实验中应如何控制?(学生活动)在这个实验中,可以保持物体的质量不变,测量物体在不同的力作用下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与力的关系;也可以保持物体所受的力不变,测量不同质量的物体在该力作用下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制定实验方案时的两个问题思路:实验中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三个:物体的加速度、物体所受的力、物体的质量。质量可以用天平测量,本实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怎样测量加速度和怎样提供和测量物体所受的力。1、怎样测量(或比较)物体的加速度(学生活动)① 物体做初速为 0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测量物体加速度最直接的办法就是用刻度尺测量位移并用秒表测量时间,由公式 a= 算出加速度①可以在运动物体上连一条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打点来测量加速度。②也可以不测加速度的具体数值,而测不同情况下(即不同受力时、不同质量时)物体加速度的比值。根据 a= ,测出两初速度为 0 的匀加速运动在相同时间内发生的位移、x1、x2,位移比就是加速度之比.即学生在探究中,运用已有知识,通过小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