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热点:建立符合国情的巨灾保险制度山东事业编考试竞争日趋剧烈,为了协助众考生突出重围成就梦想,中公教育专家尤其推荐事业编考试热点分析,直击焦点,深度剖析,答疑解惑,协助的广大考生在事业编考试中获得佳绩。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据记录,我国有超过 70%的都市、50%以上的人口分布在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较严重的地区。近年来,干旱、暴风雪、超强台风等极端气候,以及特大地震、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和损失程度均展现明显上升趋势,从的汶川地震和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到今年的芦山地震等,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导致了巨大损失,更给灾后重建重要承担者国家财政带来巨大承担。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巨灾风险管理制度,显得十分紧迫而重要。目前,我国重要采用的是以中央政府为主导、地方政府配合,以国家财政救济为主,社会对口支援和捐助为辅的灾害赔偿和处置机制。由于这种模式过于依赖中央财政体系,客观上容易导致财政预算压力、资金来源渠道单一、赔偿程度和效率较低等问题。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这种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风险保障的需要,既不利于缓和自然灾害给各级政府带来的财政和社会管理压力,也不利于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需要。为了有效分散巨灾风险,某些巨灾发生较多的国家和地区,如美国、日本、新西兰、土耳其和我国台湾地区等,都根据各自实际状况,进行了巨灾风险管理制度安排,其共同之处就是有效运用政府与市场机制的优势,调动社会各方面资源共同应对巨灾风险。实践证明,这种制度安排在应对重大自然灾害方面可以有效发挥作用,可以避免巨灾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较大的冲击。巨灾风险管理是一种包括灾前防灾预测、灾中救援减损、灾后赔偿重建的综合性多层次体系,也是一种多行业参与、多层次联动的全社会科学防灾减灾体系。建立巨灾风险管理制度,可以增进目前以政府为主导的巨灾损失赔偿模式,向以保险赔偿为主的市场机制赔偿模式转变,将事后纷繁复杂的单纯政府救援转变为商业保险为主、社会广泛参与的事前安排;将灾后巨额的财政承担,转变为事前财政、集体、个人少许承担的保险安排;将灾后财政、社会不可预知的补助资金,转化为保险的制度性安排,充足发挥保险机制在风险保障方面的资金杠杆放大效应,调动更多的资源来参与风险管理,从而提高财政资金的救济效用。长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对重大自然灾害的防备,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