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破理论基础知识第一节爆破的概念与分类一、爆破的概念爆破是炸药爆炸作用于周围介质的结果.埋在介质内的炸药引爆后,在极短的时间内,由固态转变为气态,体积增加数百倍至几千倍,伴随产生极大的压力和冲击力,同时还产生很高的温度,使周围介质受到各种不同程度的破坏,称为爆破。二、爆破的常用术语1。 爆破作用圈当具有一定质量的球形药包在无限均质介质内部爆炸时,在爆炸作用下,距离药包中心不同区域的介质,由于受到的作用力有所不同,因而产生不同程度的破坏或振动现象.整个被影响的范围就叫做爆破作用圈.这种现象随着与药包中心间的距离增大而逐渐消逝,按对介质作用不同可分为四个作用圈。(1)压缩圈图 1—1 中 R1 表示压缩圈半径,在这个作用圈范围内,介质直接承受了药包爆炸而产生的极其巨大的作用力,因而假如介质是可塑性的土壤,便会遭到压缩形成孔腔;假如是坚硬的脆性岩石便会被粉碎.所以把 R1这个球形地带叫做压缩圈或破裂圈。(2)抛掷圈围绕在压缩圈范围以外至 R2 的地带,其受到的爆破作用力虽较压缩圈范围内小,但介质原有的结构受到破坏,分裂成为各种尺寸和形状的碎块,而且爆破作用力尚有余力足以使这些碎块获得能量。假如这个地带的某一部份处在临空的自由面条件下,破坏了的介质碎块便会产生抛掷现象,因而叫做抛掷圈。(3)松动圈松动圈又称破坏圈.在抛掷圈以外至 R3的地带,爆破的作用力更弱,除了能使介质结构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外,没有余力可以使破坏了的碎块产生抛掷运动,因而叫做破坏圈。工程上为了有用起见,一般还把这个地带被破裂成为独立碎块的一部分叫做松动圈,而把只是形成裂缝、互相间仍然连成整块的一部分叫做裂缝圈或破裂圈。(4)震动圈 在破坏圈范围从外,微弱的爆破作用力甚至不能使介质产生破坏。这时介质只能在应力波的作用下,产生振动现象,这就是图 1-1 中 R4所包括的地带,通常叫做震动圈。震动圈以外爆破作用的能量就完全消逝了。2、爆破漏斗在有限介质中爆破,当药包埋设较浅,爆破后将形成以药包中心为顶点的倒圆锥型爆破坑,称之为爆破漏斗。爆破漏斗的形状多种多样,随着岩土性质、炸药的品种性能和药包大小及药包埋置深度等不同而变化.3。 最小抵抗线 由药包中心至自由面的最短距离。如图 1—2 中的 W.4。 爆破漏斗半径即在介质自由面上的爆破漏斗半径.如图 1—2 中的 r .若 r=W,则 r 为标准抛掷漏斗半径。5。 爆破作用指数指爆破漏斗半径 r 与最小抵抗线 W 的比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