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主要措施 1、树立教育质量观 教学管理首先是教学思想的管理,重塑教学质量观,学校为老师减负,让老师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用在教学和教研上,常常性地进行教研活动.组织老师学习常规管理办法,构成了全面进展的质量观、面对全体学生的教学质量观.有了这一教学质量观,教学管理无论在理念上还是操作层面上,我们始终没有偏离这个价值取向. 2、创新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各班教学成绩的多个方面,包括平均分、及格人数、及格率、优生人数、优生率、巩固率等全方位的考核体系,构成了比较完善的考核方案,加大了老师的紧迫感,提高了老师的用心性。 3、重视教学常规管理,向过程要质量 教学常规是教学工作全程各个环节的法律规范性具体要求,它包括教学管理常规、老师施教常规、学生学习常规。要建井然法律规范的教学秩序,向过程要质量,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①、老师明确教学管理要求。学年初召开教学管理工作研讨会,总结上学年教学工作状况(含教学质量分析),讨论、制定全镇本学年教学工作思路,完善教学质量评价方案和教学质量奖惩制度等。老师人手一份教学常规管理办法,领导、老师清楚明白,工作起来思路清楚准确。 ②、严肃教学常规的检查考核 课程计划的落实。仔细落实课程计划,是实施学生全面进展的最起码的条件.教学环节的考核管理。教导处每两个周对老师备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辅导、考试进行考核评价,对考核优秀的老师给予表扬,对做差的老师给予帮忙,指导。在对教学环节的管理实践中,我们体会到要大面提高教学质量应切实做到“功夫在课前,着力在课内,弥补在课外”。 法律规范各项考试考核。期末考试和各项考试工作由教导处具体组织实施. 5、抓实校本培训工作,提高老师整体素养 成就学校的关键是老师,成就老师关键是提高老师素养,因此校本培训是教学管理工作的又一重点。每学年初都制定学校校本培训计划(包括培训目标、培训资料、培训方式、培训时间、考核办法,培训领导组工作的分工等)。培训模式是“培训、实践、考核”。培训:①、邀请教育专家(优秀老师)到校理论讲座(上课示范)。②、本乡(本校)优秀老师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践进行专题讲座或经验沟通。③、送老师参加各级各类组织的老师培训.实践:教研组以课堂教学、教材教法为主的教学讨论,透过观摩、说课、评课、教学反思与沟通、实例分析、问题会诊、专题研讨等形式,让老师在观念的碰撞与沟通中达成新的共识,在实践与探究中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考核:考核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