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水处理工程》试题库一、名词解释1、污水指经过使用,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发生变化的水,也包括降水。2、生活污水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过,并为生活废料所污染的水。3、工业废水指在工矿企业生产过程中所产生和排放的水。5、生物化学需氧量(BOD)指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有机污染物稳定化所消耗的氧量。6、化学需氧量(COD)指用强氧化剂-重铬酸钾,在酸性条件下将有机污染物稳定化消耗的重铬酸钾量所折算成的氧量。7、总需氧量(TOD)指有机污染物完全被氧化时所需要的氧量。8、总有机碳(TOC)指污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总含碳量。9、水体自净作用水体在其环境容量范围内,经过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使排入的污染物质的浓度,随时间的推移在向下游流动的过程中自然降低。13、污水的物理处理法指利用物理作用,分离污水中主要呈悬浮状态的污染物质,在处理过程中不改变其化学性质。14、污水的化学处理法指利用化学反应作用来分离、回收污水中的污染物,或使其转化为无害的物质。15、污水的生物处理法指利用微生物新陈代谢作用,使污水中呈溶解或胶体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被降解并转化为无害的物质,使污水得以净化的方法。16、沉淀水中的可沉物质在重力作用下下沉,从而与水分离的一种过程。17、活性污泥法以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为基质,在溶解氧存在的条件下,通过微生物群的连续培养,经凝聚、吸附、氧化分解,沉淀等过程去除有机物的一种方法。22、污泥龄指曝气池中活性污泥总量与每日排放的剩余污泥量之比值。23、BOD-污泥负荷率NS指单位重量的污泥在单位时间内所能代谢的有机物的量。24、污泥膨胀现象当污泥变质时,污泥不易沉淀,SVI值增高,污泥的结构松散和体积膨胀,含水率上升,澄清液变少,颜色也有变异,即为污泥膨胀现象。25、容积负荷率Nv指单位容积曝气区在单位时间内所能承受的BOD数量。26、表面负荷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沉淀池单位表面积的流量。96、对活性污泥进行驯化的目的是使所培养的活性污泥可用于处理特定废水。97、活性污泥运行的异常现象主要有污泥膨胀、污泥腐化、污泥上浮、污泥解体、泡沫问题。98、污泥丝状菌膨胀主要是由于缺乏N、P,DO不足,水温高,PH低等引起的。99、结合水性污泥膨胀主要是由于排泥不畅引起的。100、污泥解体主要是由于曝气过量、有毒物质存在引起的。101、一般认为氧化沟工艺在流态上介于完全混合与推流之间。102、氧化沟工艺一般BOD负荷低,工艺上同活性污泥法的延时曝气运行方式。103、在AB法废水工艺A段的作用是生物吸附,B段的作用是生物降解,其中A段比B段所承受的负荷高。104、延时曝气法的主要优点是净化效率高,产泥量少。105、高负荷生物滤池的高滤率是通过限制进水BOD5值和处理水回流措施而达成的。106、生物转盘一般由盘片、接触反应槽、转轴、驱动装置四部分组成。107、生物接触氧化池靠曝气供养,微生物以生物膜形式存在。108、接触氧化池的结构主要由池体、填料、布水装置、曝气系统四部分组成。109、接触氧化池按照填料的布置可分为直流式和分流式,其中直流式水流方向为上向流,分流式水流方向为下向流。110、曝气氧化塘中DO的来源主要是人工曝气和表面复氧。111、根据原理,脱N技术可分为物理化学脱N和生物脱N两种技术。112、影响氨气脱塔工作效果的因素主要有PH值、水温、布气负荷、气液比。113、根据原理,除P技术可分为混凝沉淀除P和生物除P两种。114、生物除磷的基本原理是聚P菌过量摄取P形成高P污泥排出。115、温度是厌氧消化的一个影响因素,一般中温消化的温度为30~55℃,高温消化的温度为50~55%。116、厌氧消化池其结构主要包括污泥的投配、排泥及溢流系统,沼气的排出、收集与储存设备,搅拌设备和加温设备四部分。117、污泥厌氧消化的主要因素有温度、污泥投配率、搅拌、C/N、有毒物质和PH值。118、污泥最终的处置方式有陆地处置和海洋处置。三、判断179、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不管其是否易于被微生物所降解,均可采用相同的评价指标来表示其污染程度。(√)180、BOD和COD是直接表示污水被有机物污染程度的指标。(×)181、污水的生化需氧量,一般指有机物在第一阶段生化反应所需要的氧量。(√)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