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法学专业《知识产权法》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方案一、教学模式改革的目的 本课程教学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适应“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思想,培养学生的学习爱好,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教学背景分析(一)课程特点《知识产权法》是为法学专业本科层次学生设计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课程的基本原理和措施,理解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现实状况与发展趋势,能运用有关理论措施分析和处理有关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理论与实践能力。本课程具有如下的特点: 1.专业性。《知识产权法》是一门专门研究知识产权法的专业课程,具有较强的专业性。 2.实用性。《知识产权法》课程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处理特定的、详细的法律实务问题。 3.技术性。《知识产权法》的内容有很大一部分都与科学技术有关,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二)学生特点从电大法学专业生源构成来看,大多数的学生为成人学生。他们大多来自公检法等司法实务部门,并且相称一部分还是单位的骨干,自身就是在从事与所学专业对口的职业,是具有一定甚至是相称丰富的工作实践经验的在职人员,在已经有的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这部分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目的是但愿通过课程学习提高理论水平,使知识深入系统化,使自己的理论、应用与创新技能得到深入提高。他们比较适合精练式和案例分析式的专家模式。学习该课程的学生,大多工作任务较重,学习时间较少并且无法事先确定,比较适合以自主学习为主集中学习为辅的学习模式。(三)学习环境特点 本课程是开放教育本科法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课程资源较为丰富,可以为教师的专家和学生的自学提供很好的协助,也为本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奠定了很好的基础。1.文字教材本课程教学与考核的基本根据,重要任务是传递基本教学信息,指导学生自学。它全面、系统地讲授了知识产权法学的基本原理和详细的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内容。 本课程的文字教材为《知识产权法》,由黄勤南专家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 《知识产权法》为“合一式”教材,即将知识产权法的阐释与自学指导内容有机融合,每章均由学习目的、教学内容本文、本章小结及思考题等几部分内容构成。 《知识产权法参照资料》由黄勤南专家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2.音像教材本课程的音像教材有①中央电大 IP 课件,主讲教师为黄勤南专家。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