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指导 农村信用社 监管评级 农村信用社监管评级内部指导(试行) 第一章总则 一、根据 为健全和完善农村信用社的风险监管体系,实现对农村信用社的持续、分类监管和风险预警,根据我国现行的监管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借鉴商业银行内部监管评级的基本原则、措施和国际通用的“骆驼(CAMEL)评级体系”,并充足考虑我国农村信用社实际,制定本指导。 二、功能 (一)有助于监管机构全面掌握农村信用社的风险状况。对农村信用社进行监管评级可以建立一种对农村信用社风险和经营状况的分析框架,提出一系列分析农村信用社风险的措施与原则,协助监管机构及时识别、判断农村信用社的风险状况和严重程度。 (二)有助于监管机构合理配置监管资源,提高监管效率。通过监管评级对农村信用社重要经营管理要素进行评价,可以系统地分析、识别农村信用社存在的风险和问题,据此确定对农村信用社的监管重点,包括非现场监管、现场检查的频率和范围。监管评级既是对被监管机构一种周期的持续监管的总结,也为下一种周期的持续监管提供了可靠根据,是对农村信用社实行持续监管的重要工具。 (三)有助于监管机构有针对性地采用监管措施,实行分类监管,提高监管有效性。监管评级成果将作为监管机构实行分类监管和依法采用监管措施的基本根据。 三、合用范围 本指导合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置的所有办理存贷款业务的农村信用社法人机构,包括农村信用合作社、县(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县(市)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地(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实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和县(市)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两级法人的以县辖为单位评级;以县为单位统一法人和以地(市)为单位统一法人的以法人为单位评级。 四、评级原则 实行监管评级应严格遵照本指导确定的评级措施、评级原则和评级操作规程。在评级过程中要坚持如下原则:一是定量原因和定性原因相结合,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相结合,总量分析和构造分析相结合的原则;二是定性指标的分值原则上不应高于定量指标的原则,即(定性原因得分/对应的权重)<(定量指标得分/对应的权重)。 第二章 评级要素 一、资本充足状况(Capital Adequacy (一)定量指标 1.资本充足率; 2.关键资本充足率。 (二)定性原因 1 资本的构成和质量; 2.资产质量及其对资本的影响; 3.财务状况及其对资本的影响; 4.通过其他渠道增长资本的能力,包括社员提供支持的意愿和实际注入资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