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传统节日中的幼儿德育教育摘要: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节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传统节日更是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春节、元宵节 、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这些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进展过来的,结合儒家教育思想的“仁”和“礼"以及“恭、宽、信、敏、惠"等作为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浅谈传统节日中的幼儿德育教育,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3—6 岁儿童学习与进展指南》精神,将德育教育内容渗透到传统节日文化中并且继承和发扬。关键词:传统节日、德育教育、幼儿幼儿德育就是道德教育,是幼儿依照某种道德准则反映出的稳固的行为特点和倾向,是幼儿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内心世界。依赖于幼儿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进展规律,是思想品德的表现,是在社会、家庭和幼儿园教育与熏陶下通过幼儿自身的实践活动形成和进展起来的。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打下最初的德育教育基础,幼儿德育教育是培育他们良好的品德、文明习惯和性格。这些主要在幼儿与周围成人和同伴的交往中产生,学习如何处理交往中产生的关系,并逐渐培育起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国有 7 大传统节日,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和重阳。这些节日都有丰富多样的活动,也有很多节日礼仪。传统节日中渗透德育教育不仅可以让幼儿感受中华民族浓厚的文化底蕴,并从节日中学习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体验各种活动的乐趣,而且可以通过德育教育培育幼儿的礼仪习惯和良好的品行。所以传统节日中的幼儿德育教育十分重要。一、传统节日中的幼儿德育教育的要求 首先要加强传统节日的宣传,使之成为德育教育的必要内容。中国文化同世界各种文化相互荡涤,中华文化要保持个性,也离不开道德教育。面对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要能正确面对,也离不开良好的道德素养我们要抵制住西方反华势力的西化,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更离不开德育教育。因此更要增加传统节日的德育教育。其次是避开德育教育的老套方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评价的多元化,体制转换带来的道德失范,这些无疑给我们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的德育教育在目前的情况下却缺少反思,仍然以传统的抽象化,理论化对幼儿进行教育,这种说教不仅无法提高幼儿的道德素养,反而因其不能回答幼儿的疑问而遭幼儿厌弃。再次是开发德育资源,利用环境资源和家长资源,可以更新观念,改变工作方式,拓宽工作视野,在更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