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特殊教育-教案

特殊教育-教案_第1页
1/14
特殊教育-教案_第2页
2/14
特殊教育-教案_第3页
3/14
主题一 学前儿童游戏概论教学目标与要求:理解各种主要的游戏理论的基本观点、特点和历史贡献,在此基础上能够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早期的传统游戏理论、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皮亚杰关于认知进展的游戏理论以及前苏联的活动游戏理论难点: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以及皮亚杰关于认知进展的游戏理论教学过程设计:新课导入、新课教学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结合讨论教学课时: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节 国外游戏理论概述一、早期的传统游戏理论(一) 精力过剩说 “剩余精力”说1.代表人物席勒 斯宾塞2.主要观点游戏是机体的基本生存需要(吃、喝等)满足之后,仍有富余的精力的产物,游戏的动力来自于机体的“剩余精力"。3.评价(1)消极 对贬低游戏的价值负有责任A.既然游戏是剩余精力的发泄,那么它就是无价值的、不道德的,应当予以禁止。B.只是把游戏当成是“导泄”的手段,认为与其禁止儿童游戏,不如让儿童去游戏,在游戏中发泄剩余精力更为明智.(2)积极A。说明了游戏的物质前提 只有当机体的基本生活需要满足之后,机体才有可能去游戏B.在游戏讨论领域起到了“拓荒者"作用(二) 松弛消遣说 “松弛"说1。代表人物拉扎鲁斯 帕特里克2。主要观点游戏是使失去的精力重新恢复起来的一种活动。(三) 预演说 “前练习”说、“生活预备"说1.代表人物格鲁斯2.主要观点游戏具有生物适应的功能,游戏是对与生俱来的、但不完善和成熟的本能行为的练习,它能够帮助小动物适应未来的生活.3。评价(1)积极A。认为高等动物仅凭天生的“本领"是不能适应生活的,必须经过后天的学习和练习,这一点是符合事实的。B。对于改变人们的儿童观、扭转当时人们认为儿童游戏物价值的传统观念具有积极的意义.(2)消极A。只用“本能”的概念不能说明儿童游戏的本质,过分依赖“本能”的概念,把“本能"作为进展的中心驱力,把动物的游戏与人类幼儿的游戏等量齐观.B.成人已不需要为生活做准备,可成人仍然有游戏的需要并继续游戏。对于这一点不能有很好的解释。(四) 复演论1.代表人物 霍尔2。主要观点 游戏是个体再现祖先的动作和活动,重演人类种族进化的历史。3.评价(1)积极看到了儿童游戏内容的社会历史性,社会环境不同,儿童游戏的内容不同.(2)消极缺乏可靠的科学依据,也无法解释现代社会儿童游戏的内容。二、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一) 弗洛伊德的游戏观点1。理论基础:人格构成学说本我 欢乐原则超我 理想原则自我 现实...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特殊教育-教案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