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老师工资制度改革 [摘 要] 在老师联盟和地方当局历经几年的谈判和协商之后,瑞典于 1995 年正式废除固定工资制度,推行地方分权的个别化工资制度。这项改革重点是把工资与个人工作业绩挂钩,如何评价老师业绩自然非常重要。要使所有市政区都建立运作良好的评价体系,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评价这次改革的成果还为时尚早,但是很明显个别化工资制度所得到的支持已足以使其顺利运行下去。 [关键词] 个别化工资制度;老师联盟;业绩评估 [中图分类号] G51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1128(2024)04-0042—05 一、瑞典老师工资制度改革的原因及相关背景 瑞典老师工资过去是由政府牢牢控制,因为由中央统一制定的具有固定等级的工资制度是瑞典各地区和各市政区之间维持相似的工资和工作条件的先决条件,在瑞典这个平等和民主观念早已深化人心的国度里又是保证教育质量均等的重要因素。但是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瑞典已经开始通过地方分权和目标管理进行教育重建,教育制度改革经历了急剧的变化。使瑞典最终决定推行个别化工资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老师管理合理化的需要 1991 年,教育行政管理权虽然从中央政府下放到地方市政区,但是对于老师的管理,中央和地方没有进行合理的责任划分。政府和国会制定全国的学校政策、设定教育目标,而地方市政当局则负责分配资源、组织和管理学校的各项服务以及聘用师资。实际上市政府负责经营管理学校,包括提供建筑设施、课本、交通和餐饭等,而且它们要负责聘用老师,保证学校有完备的教职人员,包括老师、教辅人员和管理人员。然而,市政区对老师工作条件和老师工资并没有发言权。因为老师管理的核心部分是老师工资和工作时间,由中央政府掌管。所以,地方当局对如何分配老师的教学时间以符合地方需要没有控制权。随着财政资源的削减和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地方政府迫切要求增加市政区的权限和责任。 2。财政紧缩使效益意识突出 管理结构的转变并没有给教育部门带来更多的资金.在20 世纪 90 年代早期,瑞典经历了经济增长的下滑以及自从大萧条以来最高的失业率,学龄儿童和老人的增多更是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这些对于地方政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政策制定者明显意识到,假如不增加公共领域的效益,扩展公共服务和提高质量不可能实现。公共部门的财政紧缩更是影响了向教育部门分配的资源总量。老师工资与同等教育背景下的其他职业相比呈停滞或下降趋势.这种情况下,明显需要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