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题背景 “校地合作”指的是院校与院校地理位置所处区域或相关区域范围内的地方政府等部门的合作。校地合作既是学校开放办学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也是一种办学模式,目的是为了处理好学校发展与地方政府、学校与市场的关系,从而为自己赢得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地方高校通过具体可行的地方政府、企业等多方面的联合,能更好的推进高中教育的发展,学校办学区位在省会城市以外的地市级城市,往往是地方教育发展的根基,一般都实行省市共管的管理体制,具有很强的区域性特点。校地合作共建有助于地方高校牢固树立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意识,有利于地方高校面向地方经济特色,培育特色学科和优势学科,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近年来我国高校大力推进高校与地方产业的结合,推动人才对社会的了解,能够从实践中培养大量的应用型人才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中。当前社会的飞速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才是最大的核心竞争力,人才市场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也对学校教育中人才的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把培养复合型人才作为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提升学生的专业适应性以及学生在就业中的竞争能力。在本次研究过程中,我们从近年来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及现今社会发展对复合人才的要求出发,首先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要求进行了分析,同时发现复合型人才的表现进入 21 世纪之后,经济和教育发展成为社会发展中最为突出的方面,知识技能教育与素质教育不成正比,国家进行教育制度的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在科学、经济发展中,教育为其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满足经济、科学发展中对人才的需求。学校教育中,各个学科相互渗透、相互交叉,向着综合型的方向发展,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成为社会迫切需要的人才。而在此时实施的校地合作模式也成了解决人才培养问题的重要方案。二、研究意义此选题的主要价值在于推进校地合作,增加我国在校地合作的理论依据。同时,在学校与地方的合作中,推进了地方产业走进多角度视野,推进地方经济的发展。理论上做到两者间的完美互动,推进地方经济与人才培养的共同进步。地方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相对于其他高校,其在培养人才上存在办校历史、教学资源不足,从自身条件出发,扬长避短,本着发展自身特色、做大自身优势的新路子,与老牌本科院校“错位经营”的策略,走校地合作的新型办学模式,培养“地方用得上、留得住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三、研究目标本课题的主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