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康复的研究进展内容摘要: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heart failure CHF)简称慢性心衰,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也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大多数心力衰竭患者就医往往与运动耐力下降、呼吸困难症状有关,这与 CHF 患者病程进展过程中全身肌肉功能受损、通气紊乱致体力活动受限有关。据统计,30%-50%的心衰患者存在吸气肌无力现象。CHF 患者吸气肌力量和耐受力的下降是导致运动耐力降低和预后不良的关键因素,因此,保证吸气功能的良好对 CHF 患者呼吸过程的维持相当重要且在特定阶段及时介入吸气肌训练更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国外越来越多的文献研究吸气肌训练对 CHF 患者的作用,大多数研究报道了吸气肌训练对呼吸困难、运动耐力和功能状态的改善是有效的,但常常使用阂值呼吸训练仪,研究设备不适于患者居家、量化、长期使用,而国内的研究较局限,且研究迟缓,呼吸训练仅限于方式上的改变,如腹式呼吸、深呼吸、缩唇呼吸或几种方式的联合运用,较少涉及针对呼吸肌肉的锻炼,腹式呼吸在患者呼吸困难时无法实施,训练不准确时极易引起呼吸肌疲劳,缩唇呼吸很难量化且不易被患者掌握。本研究根据 CHF 患者呼吸肌生理变化的特点,将 2012 年国内学者顾为丽针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设计的 J 决吸(锻炼吸气肌肉)慢呼(延长呼气时间,降低呼气末肺容量)提高吸气肌耐力的呼吸训练法应用于 CHF 患者(该方法己经证实对 COPD的效果),旨在探索它对 CHF 患者运动耐力的影响,以及训练过程中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希望为 CHF 患者提供一种长期、有效、简便易行的家庭呼吸训练方法,最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关键词:心力衰竭;CPET 参数峰值氧耗量;二氧化碳斜率2一、研究现状 (一)心力衰竭的患病率慢性心力衰竭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脏渐进性的收缩和(或)舒张功能障碍,心排血量不足以维持正常组织代谢需要的一种复杂的病理生理综合征。临床以心脏排血量不足、组织灌注减少,肺循环或体循环癖血为特征。慢性心力衰竭时各种心脏病的终末阶段,预后较差,5 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仿,己经成为了世界性的健康难题。2009 年发表的一项在辽宁省农村地区进行的规模较大的心衰患病率的调查提示,心衰的患病率为 1.61%,其中男性患病率为 0.95%,女性患病率为 2.28%,随着年龄的增加,女性的患病率高于男性。根据 AHA 报告,预计到2030 年,心衰的患病率将在 2013 年的基础上增加 25%}35}。随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