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目录学【摘要】目录学是我国古代语言文献学的重要分支之一。作者分别就目录学的含义、界义及其作用谈了目录学的发展史,同时,也对目录学这一传统的东西提出了希望。【关键词】目录 目录学 辨章究源这一学期,我选修了中国古代语言文献学一课。转眼间,一学期的学习已经接近尾声。在这一学期里,通过与老师、同学的交流,我学到了很多关于我国古代语言文献学的东西,例如,史籍文献的校勘四法、《说文解字》的研究发展史等。以上这些方法、理论的学习,使我能够更了解我国古代的语言文献,也更有助于我学习古代汉语等其他课程。下面,我就选取古代语言文献学的一个分支——目录学,来谈谈这一学期的学习心得。谈及目录学,那就不得不将这个词拆分开,分别谈谈目与录。1目是指篇名和书名。篇名也称细名或小名;书名也称总名或大名。录即叙录,也称序录或书录,后世称为解题、提要等,是对书的内容、著者事迹及写作、出版等情况的概要说明。但是,录也可以作为包括目和叙录两个部分在内的简称。《汉书·艺文志》记载,“每一书已,向辄条其篇目,撮其指意,录而奏之。”《隋书·经籍志》也有此记载,“每一书就,向辄撰为一录,论其指归,辨其讹谬,叙而奏之。”这里的“条其篇目”,是指目的部分;“撮其指意”和“论其指归,辨其讹谬”,是指录的部分;而这里的的所谓“录”,就包括目和叙录两部分,录兼包叙、目,故举录则可以该目。将目与录二者相结合,即把一批篇名与说明编次在一起就是目录。如果要给其下一个准确的定义,则可以这样概括:目录是按照一定次序编排的一批书名及其叙录,它是简介图书内容和形式,反映出版、收藏等情况,指导阅读和检索图书等文献资料的工具。在我们清楚了什么是目录之后,我们再2来谈谈什么是目录学。中西方均有目录学这一说。在西方国家中,目录学最初被理解为“书籍的抄写”,直到 17 世纪的中后期才被广泛理解。而在我国,目录学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公元前 1 世纪后期,著名学者刘向、刘歆父子在校理皇室藏书的过程中,总结概括前人的经验和当时的成果,编制成综合性的群书目录《别录》和《七略》,进行了包括详著篇目、确立定本、分类立目、辨明学术源流、撰写书录、揭示图书内容价值等在内的大量的学术研究工作,为我国古代目录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所以,我们现在公认,目录学出现于西汉。但是,目录学成为一个专有名词,却晚在 10 世纪的北宋初年。到了清代,逐渐受到重视,在乾隆年间王鸣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