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寒夜》的叙事艺术(重庆三峡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 2011 级专接本 重庆万州 404000)摘要:《寒夜》成书于 1946 年,是巴金《激流三部曲》之后的又一部以家庭为题材的长篇佳作。本文着重从题材艺术、人物刻画艺、术心理刻画艺术浅析了文中三个重要角色汪文宣、曾树生、汪母的性格特征及其性格形成的社会成因要素,深刻揭示了当时尖锐的家庭及社会矛盾冲突,深沉表达了对一代知识分子悲惨命运惨淡人生悲剧的怜悯和同情。关键词: 寒夜 叙事艺术 题材艺术 人物刻画艺术 心理刻画艺术在苦难的生活中他们都保持了共有的精神——善良、同情、爱憎分明。在这样的时代中种种非人道的现象、人间的冷漠,世态的炎凉,巴金用自己敏锐的眼光看穿了世界,看穿了时代中的种种虚伪的东西、虚伪的思想、虚伪的文化。其小说《寒夜》中更是添加、刻画了许多,让人不可接受的矛盾因素。当时的时代、家庭、爱情、事业、社会、人的生命主体等种种元素在一起,构成了一个不和谐的社会主体。文中的悲剧主体汪文宣被勾勒的活灵活现,是典型的社会弱者和牺牲品,苦苦承受了生存与生活的种种压力,家庭与爱情的种种无奈与痛苦,他一次又一次的何尝不想自我拯救,做出了多少无助的牺牲和许多五味的努力,但是残酷的社会现实完全将他的人生信念抛掷与九霄云外,小人的苦难、困窘、绝望与无助都在巴金的笔下被勾画的淋漓尽致,本文侧重从人物形象着手来感受作者的创作艺术特色,如何成功塑造文中的主人翁汪文宣、曾树生、汪母的形象,以及对三人的人物思想、性格的刻画和分析,并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来阐述该作品的心理描写手法。一、《寒夜》的题材艺术文章的题材艺术决定了文章的脉络和精神的实质,对表达写作意图和创作主旨起了重要的决定作用。《寒夜》是创作于临近新中国成立时期的一部长篇巨著,此作品将作者本人一生的创作成就推向了另一个高峰,作品中的主人翁汪文宣、曾树生是一对受过中国传统式高等教育的夫妇。同其他许多年轻同志一样,曾经有过许多的美好愿望、追求、和理想,产生过伟大的抱负和信念,励志想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凭借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力量创办一所“家庭化”的教育学堂,既为自己养家糊口赚取一定的钱财,又为国家、民族作出应有的贡献,也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所学的教育专业产生对等的社会效应,从而实现个人追求和对生活的基本需求。然而,因为那刺耳的警报声、那惨无人道的战争将这一切都吹灭了,让这一切都成为了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