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惠州环大亚湾新区空间发展规划(2013-2030 年)一、规划范围惠阳区的全境(含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惠东县境内 324 国道以南的 6 个镇,一共 20 个镇(办、旅游管理区),陆地面积 2168 平方公里,海域面积 4520 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81.4 公里。二、发展背景与机遇规划以全球视野下海洋经济发展的趋势和诉求为切入点,提出要发挥环大亚湾新区在广东“六湾区一半岛”中的综合优势,紧抓全球海洋经济重心向亚洲转移的机遇,积极抢占海洋经济战略制高点,提升广东在国家海洋经济发展格局的地位,支撑广东海洋经济强省建设,推动惠州从“沿江”向“沿海”拓展。三、空间发展特征(一)滨海地区形成以石化和旅游为主的两大板块,区域协作发展机制仍有待完善。(二)内陆地区形成多条纵向发展走廊,陆海统筹力度仍显不足。(三)“一心多组团”的新区空间格局雏形初显,产城联系有待加强。(四)海岸线和海岛资源丰富,需加强整体统筹和管理。(五)土地资源相对深圳、东莞较为宽裕,但土地利用模式较粗放。四、空间发展策略(一)西融深港,东连粤东,增强东部海洋经济竞争力。(二)优化滨海,拓展内陆,开辟陆海统筹发展新空间。(三)强化核心,培育组团,打造惠州经济增长新引擎。(四)保育生态,山海联动,提升海岸带保护利用水平。(五)集约用地,科学用海,引导新区实现“精明增长”。五、空间发展规模到 2020 年,新区人口控制在 200 万人,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 265 平方公里;2030 年新区人口控制在 280 万人,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 280 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 100 平方米以内(其中大亚湾石化基地、荃湾港区和深惠合作示范区共 60 平方公里,属于区域级重大项目不纳入人均用地指标平衡)。六、打造区域协调、产城联动的新区空间格局以高铁、高速公路和城际轨道等区域重大交通基础设施为纽带,强化新区与惠城、仲恺和惠东县城的联动发展,引领新区形成以城乡一体化为特征的“网络化”空间发展格局。(一)打造一条广东东部海洋经济发展带。以大亚湾和稔平半岛为双核心,向西积极吸引深港科技创新资源,共建以石化产业和海洋科技等为主导的研发平台;向东带动红海湾与大汕头湾发展,延伸先进制造和滨海旅游优势,形成广东东部海洋经济特色发展带。(二)培育一条陆海统筹发展核心轴。依托惠州港和惠州机场两大交通枢纽,沿京九铁路支线、惠大高速和惠南大道等南北向交通构建陆海统筹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