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容灾解决方案容灾基本概念容灾是一个范畴比较广泛的概念,广义上,我们可以把所有与业务连续性相关的内容都纳入容灾.容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支持用户业务的方方面面。而容灾对于 IT 而言,就是提供一个能防止用户业务系统遭受各种灾难影响及破坏的计算机系统。容灾还表现为一种未雨绸缪的主动性,而不是在灾难发生后的“亡羊补牢"。从狭义的角度,我们平常所谈论的容灾是指:除了生产站点以外,用户另外建立的冗余站点,当灾难发生,生产站点受到破坏时,冗余站点可以接管用户正常的业务,达到业务不间断的目的.为了达到更高的可用性,许多用户甚至建立多个冗余站点.容灾系统是指在相隔较远的异地,建立两套或多套功能相同的 IT 系统,互相之间可以进行健康状态监视和功能切换,当一处系统因意外(如火灾、地震等)停止工作时,整个应用系统可以切换到另一处,使得该系统功能可以继续正常工作。容灾技术是系统的高可用性技术的一个组成部分,容灾系统更加强调处理外界环境对系统的影响,特别是灾难性事件对整个 IT 节点的影响,提供节点级别的系统恢复功能。要实现容灾,首先要了解哪些事件可以定义为灾难?典型的灾难事件是自然灾难,如火灾、洪水、地震、飓风、龙卷风、台风等;还有其它如原提供给业务运营所需的服务中断,出现设备故障、软件错误、网络中断和电力故障等等;此外,人为的因素往往也会酿成大祸,如操作员错误、破坏、植入有害代码和病毒袭击等。现阶段,由于信息技术正处在高速进展的阶段,很多生产流程和制度仍不完善,加之缺乏经验,这方面的损失屡见不鲜。容灾的七个层次等级 1:被定义为没有信息存储的需求,没有建立备援硬件平台的需求,也没有进展应急计划的需求,数据仅在本地进行备份恢复,没有数据送往异地。这种方式是成本最低的灾难恢复解决方案,但事实上这种恢复并没有真正达到灾难恢复的能力。 一种典型等级 1 方式就是采纳本地磁带库自动备份方案,通过制定相关的备份策略,可以实现系统等级 1 备份。等级 2:是一种为许多站点采纳的备份标准方式。数据在完成写操作之后,将会送到远离本地的地方,同时具备有数据恢复的程序.在灾难发生后,在一台未启动的计算机上重新完成.系统和数据将被恢复并重新与网络相连.这种灾难恢复方案相对来说成本较低,但同时有难以管理的问题,即很难知道什么样的数据在什么样的地方.这种情况下,恢复时间长短依赖于何时硬件平台能够被提供和准备好。典型方式就是将数据备份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