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1 绪论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1.1 研究背景目前,人们逐步意识语文课程是应该肩负文化传承的责任,不仅要传承文化,更要认识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吸纳文化之精髓,民族之智慧,发扬文化。这一观点在《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体现的最为明显,其要求学生“广泛阅读经典作品,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思想感情”和“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全人格的要求”。“阶段目标”中明确指出,“小学阶段诵读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60 篇(段)”。随着新教育课程标准的提出以及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大纲对于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内容和要求也已经开始在教学中有实质性的变化,特别重要的是将小学写作内容和教学要求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教学内容。与此同时也因为写作是语文的难点教学内容,越来越受广大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但是目前在我国的小学语文以及高中作文写作的教学过程中,绝大多数的教师和学生对写作过程中都会有同时带有一些畏难的心理和情绪。出现这种现象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语文写作教学素材的大量缺乏,而古典诗词的写作积累了深厚的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和文化底蕴,通过对古典诗词的写作进行诵读、分析、了解,正好使得我们可以有效地纠正和弥补这一缺点。1.1.2 研究意义古典文字和诗词的反复诵读教学,就是在把现代汉语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和变化历程中已经积累下来的最优美、最经典的诗文传递出去给我们的孩子,这永远可以说是我们母语教育最基本、最重要的语文学习方式。在孩子进入小学的那一个阶段,孩子在语文知识吸收最强的那一个年龄段,把最优美的诗词和最经典的文字精华反复诵读的滚瓜烂熟,融化到自己的精神生命里。对古典诗词的精华进行反复的学习和诵读,可以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语感和对阅读理解能力,可以逐渐成为语文写作积累下用之不竭的语言和材料。厚积薄发,随着一段时间的沉淀和激励,这些儿时的记忆和积累将慢慢转化成为伴随一个人走向终身基本的语文知识和素养。1.2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1.2.1 概念界定古典格律诗词:根据《现代汉语词典》注释,诗词分为五言诗和格律两种词。五言古诗,是产生于中国古代民族诗歌的一种形式和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指的是一种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五言近体诗相对的一种古代诗歌的形式和体裁。词,是一种韵文形式 ,由五言诗,七言格律诗和流行于民间的歌谣共同发展而来。其最大的特点之一是格律限制不太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