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件制员工绩效考核方式与绩效工资模式探讨 2024—08-04 14:37:46| 分类: 绩效管理|举报|字号 订阅 下载 LOFTER 客户端 企业在加强内部管理的过程中,绩效管理方法目前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纳.在 HR 管理的实践中,绩效管理更多的关注于技术、管理、服务或实行岗位技能工资制的系列岗位领域,而对计件制岗位员工的绩效管理方式关注度不够,相当部分企业对计件制员工仍采纳按泰勒原理:以劳动定额为基础的“计件工资制"分配模式,这种模式虽简单易行,但在企业实践中,这种模式会产生员工只追求数量、忽视质量,只追求短期目标、忽视长期目标,只看重员工工作结果、忽视员工能力提升等一系列问题,已不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管理要求.部分企业在计件制员工的绩效管理中,也重视产品或服务质量,但在质量考核上只是在质量出现问题时实行扣钱的方式,基本没有其它内容的考核,绩效考核指标设计缺乏系统性。许多人力资源从业者在面对计件制员工的绩效考核时,非常困惑,不清楚对计件制员工考核的科学方法,那么,对计件制员工究竟该如何考核?计件制员工应当采纳何种绩效工资模式?首先,我们来看计件制员工的绩效考核内容。我们看一个某储蓄营业员的绩效考核内容:A.关键绩效指标序号 考核指标权重 考核方法/标准1业务收入(余额或积分)完成率 2业务笔数贡献 3业务差错率 4客户投诉 5工作法律规范 B.态度指标1责任感 2积极主动 3客户意识 C.能力指标1执行能力 2沟通能力 3专业能力 对计件制员工,绩效考核内容应具有系统性,是对员工的系统考核,既要关注结果,又要关注过程。一般可采纳“KPI(关键绩效指标)考核+态度考核+能力考核”的模式,态度考核可以与 KPI 考核同步考核,而能力考核可以为年度考核,不必与态度考核同步进行。通常情况下,KPI 应占权重在 80%-90%,能力态度考核指标权重在10%—20%。关键绩效指标(KPI)的设计,既然叫计件制员工,工作量考核应是重要的指标之一,通常情况下,员工工作量考核采纳“工作量计划完成率”的指标,上例中的“业务收入(余额或积分)完成率”及“业务笔数贡献"是工作量的考核指标.工作量考核会涉及到目标值设定的一个问题(计划量),对于生产比较稳定的企业,目标值的设定和数据的采集应该比较容易操作。假如目标值不容易设定,可采纳“员工完成的工作量占部门平均完成工作量的比率”指标,充分体现多劳多得.工作量指标和后面谈到的绩效工资的模式有一定的关联性.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