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学会时间管理,家长需要知道的 4 个秘密常常会碰到一年级的新生家长向我咨询:“我的孩子做作业总是慢吞吞.别人半个小时就能完成的作业,他需要两个小时.每天晚上都要很晚才能睡觉.我该怎么办啊?”我给家长最多的建议,就是先让孩子学会时间管理。 无论大人还是孩子,学会时间管理,都是自我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那些喜爱磨蹭、做事拖拉的孩子,假如认真观察,我们往往会发现大多数孩子都是因为时间观念不强、时间意识淡薄,导致做事效率不高、喜爱拖拖拉拉。 进入小学以后,学习压力逐渐加大,课业负担慢慢加重。哪怕是上一年级,每天回到家也要花一定时间才能完成作业。即使学习效率比较高的孩子,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所需时间少则半小时,多则一到两个小时。假如孩子喜爱磨蹭,每天完成作业所需时间就会更多,甚至影响睡眠时间。 曾在微博上看到我的一个朋友,遭遇刚上一年级的女儿做作业磨蹭时的苦恼:“家里小朋友做作业真是个慢啊!选铅笔颜色纠结了 n 分钟,涂颜色像绣花一样绣了 n 分钟,中途削铅笔削了 n 分钟,不满意的地方橡皮擦了 n 分钟,中间小动作发呆耗掉 n 分钟。。.。。。一页简单作业纸一下子搞了 40 来分钟.” 从朋友的描述来看,这个孩子的表现就是时间观念不强的典型表现。其实,培育孩子的时间观念和自我管理能力,不能等到孩子上小学以后再开始,而是需要从幼儿园阶段就有意识地着手训练. 我们从小就比较注重培育伊伊的时间观念和自我管理能力,所以到了小学,保持得还算不错.但是,小学阶段的作息规律、学习压力和课业负担,跟幼儿园阶段相比已是天壤之别,她在开学第一个月内也会出现做作业磨蹭、拖拉的情况。因此,伊伊上小学以后,我们就重点针对家庭作业,实行一些灵活的方式和技巧,进一步增强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 1、调好定时器,让孩子拥有自主感 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在幼儿阶段,假如孩子得到自我管理的机会和支持,他们就会进展出自主性,独立行为的能力和意志力——自由选择和自我控制行为的能力。 六到七岁的时候,大部分孩子已经学会认识钟表,并对时间以及与时间相关的规则有一定概念,比如看懂课程表,知道作业完成和上交的期限等。对于那些早就对权力和控制问题比较敏感的孩子来说,完全有意愿和能力自由支配本就属于自己的时间. 假如孩子的时间能得到自主管理,那么他们的自主感相应地也会得到进一步增强.然而,家长常常会出于担心孩子迟到、害怕孩子浪费时间等方面的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