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语言课程设计讨论与运用 1 开设课程设计的目的及意义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及侧重点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其培育的学生在毕业后应能直接上岗,具有熟练的实践操作技能。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职教育应“坚持培育面对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 因此,加强实践性课程教学,对保证人才培育质量显得尤为重要。我院为贯彻《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24]16 号文件)精神,针对区域经济进展的要求,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课程,以就业为导向,加快专业课程对应的课程设计改革。目前,我院根据由浅入深、不断深化的教学规律,构建了实践教学三层次四环节的实践课程体系(图 1)。实践教学三层次包括基本技能、专业拓展、综合创新,四环节包括实验、实习实训、设计和课外实践。“C 语言课程设计”是我院信息类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程设计,在“C 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结束后的下一学期进行,历时 2 周,40学时。课程开设的目的在于培育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提供一个动手、动脑、独立实践的机会。 2 项目教学法的简单介绍 2.1 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一种教和学的模式。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知识不是通过老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美国项目管理专家约翰·宾认为:“项目是要在一定时间里,在预算规定范围内需达到预定质量水平的一项一次性任务。”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旨在把学生融入有意义的任务完成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地学习,自主地进行知识的建构,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制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老师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要完成的任务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以小组工作方式,由学生自己根据实际工作的完整程序,共同制定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整个项目。 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加的制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项目是指以生产或制作一样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的工作任务。在技术领域,很多小产品或一些复杂产品的模型都可以作为项目,如:在信息类专业,可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