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 中术后躁动病人的安排感受及探析 随着麻醉方法和药物的进展,术后躁动已相对较少见,但仍常常遇见。躁动除可致机械性损伤、重要的导管、引流管的脱落外,尚可增加氧耗量,增加心、肺并发症的危险,都可致极为严重的后果;因躁动而过早拔管有时可致口腔或甲状腺术后病人的死亡。我们对术后躁动的病人进行处理,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全麻术后患者 108 例,男 65 例,女 43 例,带气管道管病人 90 例,拔管患者 18 例,全部带导尿管,年龄 32-84 岁,平均 61 岁;术前用药安定、咪唑安定、阿托品;全麻采纳静脉吸入复合麻醉,麻醉肌松药品包括:芬太尼、司考林、硫喷妥纳、依托咪酯、咪唑安定、异丙酚、安氟醚、异氟醚等。手术部位包括:肺、食道、胃、肝、胆道、胰腺、结肠、长骨骨折等。 处理方法方法一、吗啡 2mg 静推,若效果不佳再以每次1mg 静推,大于 5mg 仍无效,给咪唑安定 5mg1-2 次至病人宁静。 方法二、咪唑安定(多美康或力月西)3-5mg 静推,若效果不佳则改用方法一。 目标:以达到躁动消逝、宁静为目标。选用的方法因医生而异。 结果 所有病人均达到目标,具体用药如下: 82 例应用吗啡 2mg 达到目标,其中带管病人 71 例,已拔管病人 11 例;8 例用吗啡 3mg 达到目标,其中已拔管病人 3 例;3 例用 4mg 达到目标,已拔管病人 1 例;2 例用吗啡 5mg 达到目标;2例用吗啡 5mg 和咪唑安定 5mg 达到目标。 3 例已拔管病人用咪唑安定 3mg 达到目标;5 例用咪唑安定5mg 达到目标;3 例用咪唑安定 5mg 和吗啡 2mg 达到目标;呕吐病人 4 例,占 3.7%。未见其他并发症。 讨论 躁动是指在意识障碍情况下以肢体为主的不规则的运动,表现为肢体乱动、翻身坐起、呻吟、或述伤口痛、有尿意等,且不听劝阻。躁动从精神生理学讲,是精神障碍一种表现[1]。既往在用乙醚麻醉诱导时,躁动多见于麻醉的第二期(兴奋期),现在改用静脉麻醉药诱导后已很少见到。但在麻醉苏醒期仍可见到。有人认为,该种苏醒期躁动一般不需特别处理,主要应保护好肢体,避开意外损伤,带意识清醒后,躁动自然消逝。但更多的文献报道认为病人的躁动除可致机械性损伤、重要的导管、引流管的脱落外,尚可增加氧耗量,增加心、肺并发症的危险,都可致极为严重的后果;因躁动而过早拔管有时可致口腔或甲状腺术后病人的死亡。因此应针对可能原因进行处理。 我科 ICU 以收治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