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里存在传统文化糟粕 要扬弃 今日要讲的是“二十四孝”里存在传统文化糟粕,要扬弃。盲目推崇“二十四孝”是弘扬孝文化的严重误区。“二十四孝”讲了二十四个做人尽孝的故事,不同版本的区别,仅在于个别人物和故事选取的不同。在最常见的版本里,包括动天、戏彩娱亲、鹿乳奉亲、百里负米、啮指痛心、芦衣顺母、亲尝汤药、拾葚异器、埋儿奉母、卖身葬父、刻木事亲、涌泉跃鲤、怀橘遗亲、扇枕温衾、行佣供母、闻雷泣墓、哭竹生笋、卧冰求鲤、扼虎救父、恣蚊饱血、尝粪忧心、乳姑不怠、涤亲溺器、弃官寻母。其部分故事说的是子女为保证父母的身心安悦和自己的心宁静而做出的力所能与的孝行,这些当然是值得肯定和欣赏的但也有部分故事里的极端做法所显示出的超越常理、违反常识,读来令人不安。 比如“埋儿奉母”,说的是晋代郭巨家贫,为了不影响供养母亲,欲将亲生幼子活埋的故事。故事结尾虽说用天赐黄金奖励了孝子郭巨,也保住了孩子。但这样的故事在人群中传播,在校园里传诵,哪一位慈爱的老人能够心安,哪一个敏感的孩儿童能不惊慌?据宗璞先生讲,因为这则图文,少年的鲁迅也曾面对祖母,心生戒惧。对于郭巨埋儿,大学教授孔庆东老师也曾评论说:“为了让父母吃饱饭,竟然要活埋儿子,这表面上看是‘大孝’,但其实恰好违反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孝道总纲’,所以其实又是‘大不孝’。你把老人的宝贝子都给杀害了,这还是‘孝’吗?这样的‘大孝子’真是欠抽!” 比如“卧冰求鲤”,说的是王祥不计前嫌,赤身卧冰用自己的体温去融化坚冰,求取鲤鱼,以奉继母。且不说冬季的寒冰不是人的体温可以融化的。即便用此法求得鲤鱼,王祥的极端做法仍然不可取。宗璞先生对此评论:“不计前嫌当然是可以表扬的,但这种行为若说是孝,也是愚孝。上天帮助跳出鲤鱼是迷信,事实的结果可能就是得一场肺炎,还要家人求医寻药。难道不知古训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真是其愚不可与了。” 比如“娥投江”,宗璞先生认为是“残忍、愚昧而又迷信的事”。是“极不合理”的。她说,“现在还有许多宣传,真是不可思议。” 此外,还有“恣蚊饱血”、“尝粪忧心”两则,也是剧情悖于常理。前者“恣蚊饱血”,蚊虫叮人,并无选择除非为母驱蚊。而驱蚊的方法,在古代也有多种。此种做法,若非儿童笑谈,岂不是不学无术?后者“尝粪忧心”,即便医家,也要实行一定的保护和隔离措施后才可以探验如此冒险,岂不怕再多出一个病人来,最终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