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常法”在急诊科护理管理的作用 【摘要】目的:讨论和观察在急诊科护理管理工作中运用“五常法”的效果。方法:从 2024 年 1 月开始,在笔者所在医院的急诊科护理管理工作中实施“五常法”,将 2024 年 1-12 月的患者满意度、急救物品完好率以及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率作为观察组,另收集 2024 年 1-12 月的相关数据作为对比组,将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比组,观察组急救物品完好率显著高于对比组,观察组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率显著低于对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五常法”;急诊科护理;护理管理;满意度 “五常法”即5个“S”:Seiri、Seiso、Seiton、Shitsuke、Seiketsu,也就是常组织、常清洁、常整顿、常自律和常法律规范[1]。该方法起源于日本,用于提高企业中的安全管理、增加工作的效率、减少工作中的故障或差错、改善工作的品质环境,并提升企业的形象和竞争力[2]。急诊科室是每个医院治疗和护理的最前线,也代表着医院的窗口形象,科室中的患者多具有病情危险、病势多变等特点,因此急诊科中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和强度都很大,护理差错和护患纠纷的发生率也较高[3]。在本次讨论中,笔者对急诊科的护理人员实施了“五常法”进行管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在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室工作的护理人员共 27 名,其中,男 3 名,女 24 名;年龄 19~43 岁,平均(24.6±3.3)岁。其中15 名从事护理工作 5 年以下,10 名从事护理工作 5~10 年,2 名从事护理工作 10 年以上。27 名护理人员中,1 名副主任护师,2 名主管护师,5 名护师,19 名护士。文化程度:3 名为本科毕业,13 名为大专毕业,11 名为中专毕业。从 2024 年 1 月开始,在笔者所在医院的急诊科护理人员中实施“五常法”,将 2024 年 1-12 月的患者满意度、急救物品完好率以及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率作为观察组,另收集 2024 年 1-12 月的相关数据作为对比组。 1.2 方法 1.2.1 常组织 护士长应定期带领护理人员进行大扫除,将工作场所没有必要的物品清理掉,并将留下的物品根据平常使用的频率进行分类放置,对于使用频率高的物品最好随身携带[4]。通过这样的方式保持工作场所的洁净和洁净,降低无谓消耗。根据使用情况和功能法律规范治疗室、护士站、仪器间、抢救室、注射室、门诊输液室、清创室的布置和管理。 1.2.2 常清洁 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