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弹琵琶”在农村中学感恩教育中的作用 摘要:感恩教育是初中德育重要的一环。农村中学的班主任往往会对班级中的后进生较为头疼。针对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处于发育阶段、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的特点,笔者认为可以“反弹琵琶”,多想一些逆向解决问题的方法来对其进行教育。 关键词:“反弹琵琶”;后进生;感恩教育 “反弹琵琶”讲究的是逆向思考。逆向思维是人们重要的一种思维方式。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它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进展,从问题的相反面深化地进行探究,树立新思想,创立新形象。人们习惯于沿着事物进展的正方向去思考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其实,对于某些问题,尤其是一些特别问题,从结论往回推,倒过来思考,从求解回到已知条件,反过去想或许会使问题简单化,使解决它变得轻而易举,甚至因此而有所发现,制造出惊天动地的奇迹来,这就是逆向思维和它的魅力。当然,用逆向思维管理学生应建立在以下基础上: 一、班主任对学生应有深化的了解 班主任老师是班级的管理者,想建立优秀的班集体,最为重要的是了解自己的学生。学生是存在个体差异的,班主任应在较短时间内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缺点,以便在以后的管理中因材施教。对特别淘气的学生更应有认真的观察,搜集各方面的表现。 二、班主任对学生应是宽容的,有深沉的爱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过:“我们不能把学生当作没有思想、没有情感的被动的受管理者,而应该把他们当作有思想、有意志、有情感的主动进展的个体。成功管理的前提是尊重他们的意愿,尊重他们的人格,把他们当作实实在在的‘人’,而不是驯服物。”所以,班主任老师在管理班级时一定要倾注自己的爱,多关怀学生,多鼓舞学生,让学生能感受到老师的爱。对于他们的种种小缺点不必见到就管,不必睚眦必报,以宽容之心对待每一个学生。“爱人者人恒爱之”,爱的教育本质也是一种感恩教育,在这样的基础上使用逆向思维教育学生,学生才更容易接受。 三、最终目的是疏导学生的逆反心理,使之走上正路 逆向思维的出发点仍和常规思维一致,均为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所不同的是,逆向思维教育要求教育者学会绕个弯子,换一种方式,用于正常思维不同的教育方法来达到相同的目的。所以,假如教育者一味地强调“不允许”干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很容易使学生走上极端,误解老师的教育动机,错以为老师在刻意和自己作对,导致...